“对了军师,荆州那边情况怎么样了?”
听到刘备询问,诸葛亮便将荆州的战事情况原原本本向刘备做了说明。
“幸亏二弟果断放弃武陵,把曹军的注意力吸引到夏口,迫使江东出兵援助,不然成都恐怕就危险了。”
“大哥,不如让俺带一万兵马去帮二哥打退那曹仁。”
张飞一听自己二哥被十万曹军围困在江夏,瞬间急了,赶忙主动请战。
法正赶忙拦住张飞,“三将军且慢,如今秋季已过,曹操大军虽说有十万之众,但士兵缺少御寒衣物,马匹缺乏草料,必然无法长久作战。”
“其次,关将军有意将战场选在江夏,除了曹军不擅长水战之外,更多是为了把祸水引向东吴。”
“一旦咱们贸然参战,恐怕江东方面的态度就难以预料了。”
“孙权这人性格反复无常,如果曹军压境,他或许还能一心抗曹。可要是曹军一撤,恐怕关将军就危险了!”
张飞听法正这么一说,更加恼怒,“那碧眼儿敢!他要是敢害我二哥,俺就带兵把孙权那小子的脑袋拧下来当夜壶!”
刘备听后,也不太愿意相信,“孝直,我也曾见过孙权此人。虽说他性格上有些不足,但也不至于如此短视吧?”
法正摇摇头,说道:“主公有所不知,昔日孙权之所以能坚定抗曹决心,主要是周公瑾和鲁子敬二人的功劳。”
“如今周公瑾、鲁子敬都已离世,孙权又没有长辈来压制他。时间一长,他的本性自然就暴露出来了。”
法正打心眼里看不起孙权。
在他看来,孙权不过是个运气好的庸才罢了。
虽说孙权玩弄平衡之术有一套,但纵观天下有名的圣君帝王,又有几个是靠搞平衡出名的呢?
更何况这是乱世,实力强才是硬道理。
孙权能压制住江东各大家族,不只是他自己厉害,主要还是孙策把江东这群人打怕了。
好不容易孙策死了,孙权继承了孙策的家业继位。
再加上孙权做出了不少让步,众人一商量,也就顺着台阶下来了。
要是没有孙策留下的家底,孙权能像刘表那样,单枪匹马下扬州,靠个人魅力收复江东,那法正也服气。
可孙权不过是个二代,凭什么和自家主公这样的一代人相提并论?
孙权的能力还行,但也只配和其他二代相比。
生子当如孙仲谋。
仔细品味这句话,不就意味着:你也就只能和我儿子较量,跟我交手还不够格嘛!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你们说该咋办!”张飞一屁股坐到地上。
他这撒泼的举动,又引得众人一阵哄笑。
法正笑着走到堂中,伸手去拉张飞,张飞却一扭头,摆出一副“老子不听”的表情。
法正也不生气,只是笑着说道:“三将军,正有一计,既能让曹军退兵,解关将军之围,又能让主公拿下江陵城。”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法正。
张飞也顾不上什么面子了,从地上站起来,“孝直先生要是真有妙计,能解我二哥之围,还能帮大哥夺回江陵城,那就赶紧说啊!”
法正故意做出惊讶的样子,说道:“咦?三将军不生正的气了?”
张飞扯着大嗓门哈哈大笑:“孝直先生这说的什么话,先生要是真能解我二哥之危,助大哥夺取江陵,老张给先生牵马端茶,那也是心甘情愿呐!”
法正听后笑道:“三将军与关将军、主公兄弟情深,真是让人羡慕。”
“不过端茶牵马就免了,毕竟正家中的侍女可比三将军赏心悦目多了,更何况,三将军可是冲锋陷阵的猛将,正哪有这个资格忍心让您做这些呢?”
这恰到好处的小玩笑,以及不着痕迹对张飞的夸赞,把刚才那点不愉快瞬间冲得一干二净。
法正转身面向刘备,说道:“此计还需要主公配合。请主公率领五千兵马,前往葭萌关与赵将军会合,对外宣称五万,做出准备强攻阳平关的架势。”
“再让三将军与元直带领两万兵马,轻装上阵,直奔襄樊,一定要大张旗鼓,做出要截断江陵城曹军后路的样子。”
“然后兵分两路,三将军带领三千兵马,多带旗帜战鼓,假装成两万,继续在襄樊附近活动。如果有曹军大军来攻,千万不要恋战,立刻撤退。”
“元直则率领一万七千多士兵,埋伏在江陵城与襄樊之间的必经之路上。”
“襄樊一旦告急,曹仁肯定不会坐视不管,定会派兵前去救援。”
“元直务必尽可能歼灭来援曹军,然后扒下他们的衣服,缴获旗帜,拷问出旗语口令,再掉头回到襄樊,谎称是击退三将军,想进城休息,之后再假传曹仁之命,要取些粮草。”
“要是敌军中计,放元直入城那就最好。如果不行,就派人在江陵城散布消息,就说襄樊已经被元直假扮的曹军攻破。”
“这个消息一旦在江陵城传开,曹军必定大乱!届时,曹仁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孤注一掷,尝试一战拿下江夏,打通长江水道,然后再配合北方曹军,夺回襄樊。”
“另一个选择就是立刻领军北上突围。这样一来,不管曹仁选哪条路,关将军的危机都能解除,江陵城也将落入主公手中!”
简雍有些疑惑,问道:“曹营众将,个个智勇双全。曹仁会相信这个计策吗?”
诸葛亮笑着替法正解释道:“并非如此。孝直的计策重点不在曹仁,而在曹军的普通将士。”
“天下的智者屈指可数,平庸之人却多如牛毛,军队里更是这样。只要消息在曹军中广泛传播,到时候真假就不重要了。”
法正眼中满是欣赏,看向诸葛亮道:“知我者,孔明也!”
这是聪明人之间心领神会的欣赏。
刘备和孙权不同,只要手下人敢出主意,他就敢付诸行动。
刘备当即拍板:“就按孝直的计策办!点兵!三日后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