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只有流动起来,才能真正利于国计民生。可只要流动,数量就会增多,物价上涨是难免的。”
“要是钱不多,谁愿意拿出来消费购物?”
“市面上的钱,关键在于朝廷如何引导,而不是断绝流动。”
荀彧捋着胡须道:“钱流动起来,当真有利无害?”
李玄机叹了口气,“有利有弊,关键在于如何调控。”
“打个比方,过去一尺布卖一百钱,如今钱变多了,可能涨到一百二十钱,卖家收益增加了;可要是钱少,布价就只能维持原样,卖家赚得也少。”
“卖布的是赚了,可买布的呢?钱越多,东西越贵,说不定会有更多人买不起。”
荀彧很快又想到了其中的问题。
这不仅仅是卖家的事,买家同样会受影响。
荀彧似乎找到了反驳的理由。
“按毅卿你所说,钱是多了,可物价跟着上涨,问题依旧存在。”
“想让普通人买得起布,只能多发钱,短期内或许能缓解物价问题,可商贾见市面上钱又多了,定会再次涨价,最后还是卖得更贵。”
“这问题就像个死循环,没有尽头。”
钱与物价的纠葛,似乎永远无解,以前是这样,往后恐怕只会更糟。
李玄机继续解释:“这是文若你想法狭隘了!大家只盯着钱多钱少,自然解决不了问题。文若有没有想过,能从布本身入手?”
荀彧问道:“如何从布入手?”
李玄机没有立马回答,而是勾起一抹笑容。
“要是市面上只有一尺布,商品就这么点,钱一多,布价必然上涨。”
“可若布不止一尺呢?加大生产,从一尺变成五尺,甚至十尺。”
“布多了,钱也多了,布的价格反倒能压下去。”
荀彧愣了片刻,双眼骤然一亮。
他先前确实陷入了死循环,此刻被一语点醒,才知物价、货币这些东西竟能这样运作。
自己果然狭隘了,毅卿的想法,实在令人惊叹。
李玄机又道:“假设钱泛滥时,布匹产量不变,价格自然越来越高。”
“我之前说物价上涨是好事,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将其控制在合适范围。”
“所以,我们要引导泛滥的钱投入布匹生产,用产量把价格压下去,这样有两个好处。”
“第一,能提供足够的劳动岗位,让穷苦百姓、农民去织布,给他们谋生的机会,谷贱伤农的问题也能得到解决;第二,还能为朝廷增加税收,一举两得。”
荀彧当即开窍,甚至举一反三,想到了更多好处。
“大汉如今还有不少衣不蔽体的百姓,布匹多了,钱也多了,普通百姓既能穿上新衣又能赚钱糊口,朝廷税收也会增加,听起来确实不错。”
李玄机笑道:“文若说的,正合我意。”
“这时候,适当开放商业和制造业很有必要。以农为本的原则必须坚持,但在农业能保证粮食供应的前提下,发展其他产业,拉动经济增长。”
“不过必须要重视一点,那就是防止商业垄断威胁到朝廷统治。”
荀彧似有所悟,“所以毅卿之前劝说主公建造的商业街,除了对抗世家,是不是也想引导经济向开放商业的方向发展?”
“没错!”
“可若商贾势力过大,变成如今的世家,让朝廷难以控制,又该如何?”
李玄机踱步沉思,之前确实没想到这么深,但还是说出来目前的看法。
“这个问题,商业街内的商业部、商会已经开始着手解决,我称之为朝廷干预经济。”
“一是用律令手段,调整税率、立法反垄断等。”
“二是行政手段,进行商业检查、安全检查和市场监督,有计划地限制商贾。”
“三是朝廷引导,在某些行业和领域进行干预,像铁等必要产业,实行朝廷专卖,确保主导权始终在朝廷手中。”
“朝廷干预!”荀彧沉思着,这能否真正实现?
若能做到,必将改变当前格局。
他虽未否认李玄机这番话的正确性,可若要落到实处,或许能开创一个全新的盛世。
但前提是真能做得那么好。
李玄机长叹一口气,“历史在不断发展,因循守旧到了一定程度,就需要革新。”
荀彧也叹了口气:“毅卿你说的这些,都超出了我的认知。能否给我几天时间考虑,之后我去和主公商量?”
这些是后世的知识,荀彧所熟知的都是古代固有的,确实难以理解。
若他们商议后觉得可行,便去大胆尝试。
毕竟此事关乎天下百姓,必须慎之又慎。
“我今天会尽快整理好你说的这些,明天去一趟邺城,和主公他们商议一番。”荀彧接着说。
李玄机回应得十分果断,“当然没问题。”
“这件事我先压一压,在你回来之前,不会造成太大影响。若魏公他们一致认为不可行,我就封了铜矿,不再折腾这事。”
这些目前还只是设想,能否成真,他也无法保证,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服从曹老板的安排就好。
从大局来看,荀彧其实希望这些能成为现实。
不难想见,这是富国之举,之前担忧的谷贱伤农问题也能妥善解决。
刚才以布匹为例,这套逻辑不仅适用于织造业,农业、养殖业等也能引导资金流入,实现富国富民。
只是推行过程中,定然困难重重。
此外,革新变法的理想虽好,却很容易让变法者身陷险境。
商鞅助秦国强大,最终却遭车裂,这是前车之鉴。
荀彧不禁担心,李玄机会不会落得和商鞅一样的下场,但随后又摇了摇头,谁又能舍得将如此大才车裂呢。
“毅卿你先回去吧,我再好好想想。”
“那我先走了。”
说罢,李玄机便走出军营大帐,临走前还特意命人暂时放缓钱币流通的速度。
告别荀彧后,李玄机也没别的事,便回了家,继续过起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
……
当夜,荀彧找来程昱,将李玄机刚才的话复述了一遍。
程昱愣了许久,随即惊叹道:“毅卿这胆子也太大了!文若打算怎么办?”
“我先去邺城见主公。”荀彧又反问道:“你觉得,这事若推行下去,会有好处吗?”
程昱想了很久,才说道:“有好处,还会改变整个天下。”
“但这会彻底损害世家利益,我觉得主公一定会同意。只要主公和世子在,毅卿没有任何危险。”
“数十年后,若毅卿没能彻底压制世家,风险将会达到最大值。”
若无人支持,世家定会反抗,可那时的世家还有没有能力,就不好说了。
未来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了。
忽地,荀彧无奈一声道:“可我们,也是世家啊!”
“按毅卿所说,确实要改变。世家豪族可以保留,但不能凌驾于朝廷之上……”
“罢了!我见过主公后,再做打算。这段时间,你盯着点毅卿,别让他乱来。”
程昱凝重道:“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