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李玄机动身前往城外的工厂。
几天前,他早在烧制琉璃的场地旁砌好了窑炉,打算烧制瓷器。
这个时代的瓷器虽有流传,但样式单一、工艺粗糙。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李玄机特意让人从江东的新平(后世的景德镇)运来特殊陶土。
还亲自指导工匠学习上釉的技法,而他的目标是烧制出青花瓷。
他相信这种瓷器一旦出现,必定会引发轰动,而它的作用远不止观赏那么简单。
负责窑炉的是一位烧了一辈子瓷的老师傅,大家都叫他老许。
见李玄机来了,老许赶忙起身行礼:“见过齐公!”
“进展怎么样了?”李玄机问道。
老许看了看地上的瓷器碎片,语气笃定道:“失败了很多次,但齐公放心,这次我有把握能成功。”
那些碎片都是试验品,瓷坯塑形不算困难,难的是釉料的调配和火候的控制,稍有偏差就会影响色彩的呈现。
李玄机仔细查看碎片,发现釉色已经很接近青花瓷的质感,确实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难怪老许这么有信心。
“那我就在等一会吧。”李玄机找了个地方坐下。
半个时辰后。
老许高声喊道:“齐公,成了!”
窑门打开,热浪扑面而来。
等温度稍微降了些,老许取出里面的物件。
三个精致的瓷器静静地躺在那里,一个大碗配着两个花瓶,胎质细腻,青花的颜色浓艳又明快,图案流畅生动,和普通的瓷器完全不同。
“齐公,真的成了!这就是您说的青花瓷吧?”老许激动得声音都在发颤,“我烧了一辈子瓷,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看的东西!”
李玄机拿起大碗仔细端详,釉面光滑没有瑕疵,线条勾勒得很精准,满意地点点头。
“正是我想要的。按照这个标准,再烧十窑,每窑三个,器型你来定,好看就行。”
“烧好后送到商业街的商会小楼给王凌,后续若有新的需求,我会让人通知你。”
老许连忙答应下来,转身就投入到下一批瓷坯的制作中,脸上满是找到新目标的兴奋。
李玄机则带着第一批三个青花瓷,乘车去了商业街。
……
“彦云,你看看这些。”
李玄机将刚烧制好的瓷器放在桌上。
王凌眼睛瞪得溜圆,反复打量,“姐夫,这真的是瓷器吗?颜色竟然能这么雅致,我从来没见过!”
李玄机点点头,“没错,这叫青花瓷。”
“你让人把它们放到卖琉璃的商铺里,只展示不卖,先营造声势。我要让它成为许都的奢侈品,至于什么时候开售,等我通知。”
王凌虽然不明白其中的深意,但也干脆地应了下来。
“姐夫放心,交给我就是。”
随后他亲自送李玄机出门,接着叫来琉璃铺的掌柜,将青花瓷摆在最显眼的橱柜里,还特意让人到处宣扬。
不到半天,商铺外就围满了人。
青花瓷的钴蓝颜色在白瓷的映衬下,显得既典雅又亮眼。
围观众人无不惊叹,纷纷打听价格,却只得到“暂时不售卖”的答复。
越是得不到,大家的兴趣就越高,尤其是世家和富商,看着那瓷器更是眼馋得很。
王凌深得李玄机的宣传门道,几天下来,许都上下都知道齐公造出了精美绝伦的青花瓷。
可却有钱也买不到,这更是勾起了更多人的占有欲。
……
十日后,荀彧从邺城返回了许都,第二天一早就找来李玄机议事。
“主公已经答应了,你想做的事,放手去做就好,即便失败,责任也由他来承担。”
李玄机心里一暖,点头道:“主公信任我,我必定不会辜负这份信任。计划就差最后一步了。”
荀彧问道:“毅卿你打算怎么引出世家私藏的钱财?”
随后,李玄机缓缓将自己的计划说出。
“大量发行钱币是第一步。
“他们靠什么藏钱,我就用什么办法引出来。”
“咱们手里的土地太多,农民种不过来容易荒废,我要让他们觉得土地比钱更有价值,先让他们低价卖给我,再让他们不得不高价买回来,这样钱自然就回流了。”
“主公没别的吩咐,只盼着你能事成。”荀彧补充道。
“我明白。”
李玄机郑重地点头,曹老板的信任,他不能辜负。
离开衙署后,李玄机立刻安排下去,将新铸造的大量钱币通过朝廷渠道投放到市场。
又过了两天,许都的物价开始小幅上涨,百姓的日常消费和平常一样,没有察觉到异常。
同时,青花瓷的预热已经到达高 峰,李玄机也通知王凌开售青花瓷。
售卖方式很有讲究:
先抢购,再接受定金预约,每人限购两份,还安排了黄牛暗中抬价。
王凌心领神会,立刻执行。
一时间,商业街的琉璃铺成了许都最热闹的地方。
世家和富商们为了抢青花瓷不惜花大价钱,大量私藏的钱财也流入了市场。
青花瓷的成本很低,扣除成本后,李玄机把所得的钱财集中起来,再次投放到市场流通。
几天之内,许都市面上的钱币越来越充裕,物价稳步上涨。
世家们的日常开销大幅增加,不得不拿出更多私藏的钱,那些原本沉寂的财富,终于在市场上流动起来,不再是藏在地窖里的死钱。
……
三日后。
李玄机站在衙署的高台上,望着商业街方向涌动的人潮,指尖轻叩栏杆。
身旁的荀彧看着手中的账册,眉头微挑,“短短三日,地价翻四倍,买地的人竟还络绎不绝,这势头倒是超出预期。”
李玄机声音平静,“越涨越买,本就是人性。”
“世家前阵子贱卖土地换钱,如今见地价疯涨,自然想着买回来止损,甚至盼着再涨一波转手牟利。”
“他们越是追高,咱们手里的‘活水’就越多。”
正说着,王凌匆匆赶来,手里捧着新统计的名册。
“姐夫,这是今日买地的名录,七成是之前卖地的世家,剩下的是些新晋富商。”
“还有……不少百姓凑钱合买,说是地比钱稳。”
李玄机接过名册,在几处百姓合买的条目旁画了圈。
“百姓跟风是好事,但不能让他们砸锅卖铁往里冲。”
“让中介掌柜盯紧这些单子,若是发现有人典当家产买地,就找个由头拦下来。”
荀彧点头附和:“百姓根基浅,经不起波动。守住他们的生计,才算稳住了根本。”
王凌应下,又道:“还有件怪事,不少世家买地时宁愿多付三成现钱,也不愿用粮食或器物抵账。”
“这就对了。”李玄机嘴角微扬。
“咱们往市场投了那么多新钱,物价涨了,钱自然就毛了。”
“他们觉得地能保值,才会心甘情愿把藏着的钱掏出来。而这正是咱们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