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协心思敏捷,深知曹操此番给足了自己面子,自己也不能端着架子,于是赶忙快步上前,亲自将曹操扶起。
“曹爱卿这份心意,朕铭记于心!今日出城相迎之情,朕定当永志难忘!”刘协一脸郑重地许下承诺。
曹老板同样也是初次见到刘协,瞧见他那稚嫩面庞上却透着老成持重的神情,不禁想起李玄机之前的提醒,心中暗暗对刘协警惕起来。
在刘协的热情邀请下,曹老板与他同乘一辆车。
一路上,二人相谈甚欢。
曹老板觉得刘协颇有明主风范,而刘协也感觉曹操似乎真心怀有复兴汉室的志向,心中不禁暗自窃喜。
车后的百官,皆是从长安跟随而来,见刘协与曹操相处得如此融洽,都暗自松了口气,同时也对曹操的周全之举心生几分感激。
毕竟,要是今天曹操不给刘协面子,那他们这些人可就尴尬了。
这一行人回到洛阳后,首先来到皇宫。
由于时间紧迫,皇宫的修缮工作目前只完成了一小部分。
但即便如此,也足以让刘协感受到曹老板的诚意。
“朕自幼在宫中长大,除了西园新近修缮,其他地方因年久失修,破败不堪,时常有房舍倒塌压死宫人的事情发生。”
“没想到,朕虽被董卓挟持至长安,曹爱卿却始终惦记着朕,还用心为朕修缮皇宫。”
“天下诸侯之中,如此用心对待朕的,唯有曹爱卿一人呐!”
刘协由衷地夸赞之后,身后的百官也纷纷随声附和。
太尉杨彪眼神复杂,感慨道:
“孟德,真没想到,汉室陷入如此困境之时,挺身而出维护汉室纲常的,并非四世三公的袁家,而是你!如今诸侯大多心怀异志,唯有你初心未改,实在是难能可贵!”
其实杨彪心里明白,李玄机能够克扣粮草,还能借助马超逼迫刘协尽快返回洛阳,这表明曹操与其他诸侯本质上并无太大差别。
然而,相较于其他诸侯,曹操愿意给刘协留些颜面。
如此一来,他们这些大臣也跟着保住了面子,所以杨彪也愿意对曹操加以称赞。
杨彪一开口,后面众多大臣纷纷响应,气氛变得愈发融洽。
曹老板见众人面露倦色,便提议道:
“陛下与诸位一路奔波,想必都疲惫不堪了。不如咱们明日再商议事务,今日大家先好好休息一下?”
众人正有此意,于是纷纷告退。
刘协则由曹老板引领至后宫。
刘协惊讶地发现,这里的一切用度皆是崭新的,且都是按照天子的规格配备,另外还有不少年轻女子充当宫女,随时待命伺候。
刹那间,刘协仿佛又找回了天下未乱之时皇室的威严,心中愈发欢喜,对曹操也更加满意。
除此之外,曹操还命人将百官的府邸整理出来。
在百官退下之后,便安排下人将他们引领回各自的宅邸。
……
“这被褥都是新的呢!”
“还配备了婢女和护院!”
“干干净净,一尘不染,看来是特意打扫过的!”
“米缸居然都是满的!”
众人惊喜连连,不仅府邸被人精心打理过,更关键的是,每家的米缸、面缸竟都装满了粮食!
这让这段时间饱受饥饿之苦的大臣们顿时感到心里有了依靠,对洛阳这个地方瞬间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
百官又不是糊涂人,自然心安理得地接受了曹老板的这番‘好意’。
即便是杨彪,心中也对曹老板的恩情颇为感念,虽然明知他野心不小,但也实在对他提不起什么不满。
“曹操,确实是个人物!不仅行事张弛有度,还懂得施恩于众人,百官都受了他的大恩。假以时日,这大汉江山就要姓曹了?!”
杨彪虽有些担忧,但也无计可施,毕竟要是担忧能起作用,就不会发生汉代秦这样改朝换代的事了。
……
后宫
刘协拖着疲惫的身躯躺下后,皇后伏寿依偎在他怀里,轻声呢喃道:
“陛下,曹操为咱们做了这么多,明日应当重重赏赐他才是!”
刘协先是一愣,随即皱起眉头,“他今日已经收买了不少人心,朕都欠下他一份人情了。若再对他重赏,那天下人心岂不是都要归附于他?如此一来,朕这个天子岂不又成了摆设?”
伏寿却觉得不妥,认真劝说道:
“陛下,作为君主,应当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曹操功劳如此之大,若是不给他足够的赏赐,日后恐怕就没人愿意为陛下效力了。”
“倘若陛下给予他丰厚的奖赏,便能彰显陛下的宽广胸襟,让世人知晓陛下是赏罚分明的明主,如此一来,日后众人自然愿意为陛下尽心出力!”
刘协思索良久,最终长叹一口气,再次选择了妥协。
“皇后所言极是,曹操有功,朕不能不赏!”
“当初董卓为了升官,甚至屡次逼迫朕!”
“如今朕依旧受制于人,看来不应再抗争,而是该主动提及此事,为曹操加官进爵,以免再遭羞辱!”
做出妥协的刘协,立刻起身草拟了一道圣旨。
“曹操如今仅是河南尹,若提拔得过于迅速,恐难以服众。那就先封他为司隶校尉,当然,为了彰显他的地位,可让他录尚书事!”
司隶校尉虽然品级不算高,但权力极大,有权缉拿审问任何人,是“三独坐”之一。
而录尚书事这个职位,更是非同小可。
担任录尚书事的外臣,有权进宫直接向天子奏报事务,同时将天子的旨意传达给宫外的臣民。
以往能够录尚书事的,一般都是三公或者大将军这样的高位。
但如今曹操虽然品级不够,却手握实权,所以刘协破例让他录尚书事。
实际上,录尚书事就相当于主政,再加上曹操本身就手握兵权,这就意味着他实际上掌握了军政大权。
由此可见,刘协给曹操的赏赐,已经是极为丰厚了。
伏寿看了看圣旨,当即眉头微皱,提醒刘协:
“陛下,那李玄机聪慧过人,智勇双全,又是曹操心腹,为何不许他重赏?”
“一来可以让曹操欢喜,二来也算向李玄机示好。”
“日后万一遇到什么状况,说不定李玄机会念及陛下赏赐,出力维护陛下一二。”
刘协听后,猛地一点头,一想起李玄机在长安时那不动声色的算计,就浑身不自在。
“朕下这道圣旨,不敢奢求他感恩戴德,只求他别再设计让朕吃苦头,朕就谢天谢地了!”
随即,刘协挥笔又草拟了一道圣旨。
做完这些,刘协这才满意地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