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苏军不太妙啊。”
“苏军虽然推进50公里,威胁到了哈尔科夫南翼。但也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突出部。”
“苏军现在没有能够迅速合围德军,还把侧翼暴露了。”
“现在又杀出了一个克莱斯特装甲集群……”
秋风分析得头头是道。
“这难道是天赋吗,对着地图就能有这样的分析,铁木辛哥却看不出来。”林逸说着。
难道是战争见得太多了的缘故,现在凭着经验也能分析出这么多东西。
细想下来,林逸还是把秋风精准的分析归结于上帝视角的优势和冷静分析的环境。
如果真的把秋风扔到一场战争中,关掉所有游戏的帮助,给他加上外部的各种压力,他的分析就未必有这么好了。
弹幕那些老观众也在指指点点,内容大多主流且正确。
就在他们讨论的时候,战场局势瞬息万变。
德军第1装甲集团军也就是克莱斯特指挥的装甲集群和第17集团军从南线突袭苏军后方,切断巴尔文科沃突出部的补给线。
同时,德军第6集团军(保卢斯)从北线压迫苏军,形成钳形攻势。
一瞬间德军以攻对攻,苏联军队反而成了被包围,被迫防守的一方。
【这不是完蛋了吗?】
【局势上被包围,物资被切断,胜负已分了。】
【哎……】
【苏联的暮春这开局相当差啊。】
明眼人都能看出,局部上打到这种境地,已经是无力回天了。
除非苏联增兵,大部队增援。
但是苏联不会这么做,也不敢这么做。
美术生的主力还在虎视眈眈,苏联防线上,每一处都要谨慎。
哪还有多余的兵力支援铁木辛哥?
但为什么铁木辛哥能这么快就被打成这样呢,难道他就没有一点防备?
当自信的铁木辛哥发动进攻时,他不清楚进攻的正面德军正屯集着100个师的重兵。
当德军反攻时,他又以为是小股部队的滋扰,没有及时回防。
直到三天后才作出反应。
铁木辛哥他是虎将,而斯大林连将军都算不上。
但是战场上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和克莱斯特军群快速合围了苏三个集团军。
苏军损失惨重,将近24万人被俘。
苏联士兵和将领们,哪怕身陷重围,知道回天乏术,但也拼命反抗。
成千上万的红军牺牲。
壮烈殉国的有方面军副司令员科斯坚科将军、第57集团军司令员波德拉斯将军和战役集群司令员博布金将军。
这对于整个苏联,无疑是一场噩耗。
得胜的德军收缴着苏军投降后的战利品。
德国士兵爬上了毁弃的苏军坦克。
德国凌厉的攻势,让苏联的主动进攻,变成了苦果,让苏联自己吞了下去。
【我哥啊,咱全面依靠朱可夫呗,别逞强了啊。】
【差不多了,能不学美术生吗?】
【哎,这一个两个的,将军真的难当。】
【作出正确的决策还得看上头同不同意……】
战报不可怕,可怕的是大量苏军此时被俘了。
这意味着苏西南战区元气大伤。
德国人怎么会不在这个时候发起进一步进攻呢?
在南部战场上,随着苏联的失利,双方的纸面实力有了巨大的变化。
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苏联人已无法堵住这股钢铁巨流了。
苏军在克里木、哈尔科夫相继失利后,在列宁格勒、沃尔霍夫方向的进攻也接连受挫。
德军开始步步进逼,苏军知道不敌,只能不战而退。
原本悠哉游哉的林逸他们也加入了这个撤退的队伍。
“没想到这一上来就是在逃跑。”清小青一边喘气一边说着。
“打不过啊,战线已经守不住了。”林逸说着。
弹幕上尽是对三个人的嘲笑。
【一枪没开,已经开始逃跑了。】
【逃跑三人组吗?】
【没想到主播玩也这样,那我就安心了。】
【这是准备跑到哪里,莫斯科吗?】
林逸刚想嘲笑弹幕愚蠢,要跑也是跑到斯大林格勒去,怎么跑到莫斯科时,秋风开口了。
“我们这撤退,其实还挺明智的。”
“与其在不利的地方和德军打一场然后送命,不如收缩力量,集中起来,抵御德国的进攻。”
“也不知道是谁下的这个命令。”
清小青打趣道:“秋风哥,有点太专业了……”
林逸调出后台数据,下达撤退命令的斯大林。
“是斯大林让撤退的,看来他清醒一点了。”
斯大林比美术生稍微强一点,没有让苏联士兵在阵地上一步也不许撤退,直到战死。
苏联的破地不好走,苏军走得恶心,德军追得也恶心。
只要不停下来等,没有被德军追上的风险。
那么,撤退的重点在哪里呢?
在一天下午的撤退中,一条河流出现了。
那时,伏尔加河。
在德军的步步进逼下,苏军战线相继后撤了150~400多千米,直到伏尔加河畔。
此时是1942年7月。
苏德战火燃烧到了伏尔加河畔。
大量的德军坦克轰鸣着冲垮了苏西南战区的层层防线,如同决堤的江河,在草原上肆意横行。
这一带没有高山峻岭,铁木辛哥的部队已无法阻挡。
成千上万的德军坦克像一股旋风从哈尔科夫向顿河弯南部刮来。
坦克所到之处皆是熊熊烈火,横尸遍野,瘟疫肆行,到处布满了鲜血,死亡、痛苦和仇恨。
苏军撤得走,但很多人是撤不走的。
当林逸他们撤到伏尔加河时,大河奔流的声音,仿佛是在叹息。
叹息苏联的命运。
同一时刻,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新任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上将正焦虑地向斯大林汇报战局,他困乏的双眼昏沉而没有光泽。
同样休息不好的还有斯大林。
他的双眼布满血丝,办公室里缭绕着烟雾。
斯大林已经焦虑到没有烟斗,无法思考了。
斯大林听着汇报,手里拿着烟斗在屋内缓缓踱步,前方的战报让人压抑、沮丧,甚至惊愕。
三个月前,斯大林对战局还充满乐观、自信。
但在这三个月中,却完全逆转了。
冬季期间节节败退的德军突然如潮水般涌来,从克里木到哈尔科夫。
苏军全线溃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