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逸看着直播间内的保卢斯叹了口气,这位“参谋性”的将领也终于是被逼上了绝路。
保卢斯的再次下达命令:
“如果部队停止抵抗,我们将受到什么样的威胁?
我们中的大部分人不是被敌人子弹击毙,就是在西伯利亚可耻的俘虏营中饿死、冻死或者被折磨死。
但有一点是清楚的:谁要是投降谁将永远看不见自己的亲人。
我们的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在严寒和饥饿中打尽最后一颗子弹,战斗到最后一息!”
保卢斯自己也知道,什么样的命令也无法改变局势。
但是他也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从苏军总攻的那一刻起,保卢斯就明白他的部队已成强弩之末,无力在伏尔加河上继续战斗了。
那时,他还心存一丝侥幸。
他希望手下的士兵能坚持到2月,等元首派的援兵来了就可以转危为安了。
然而,几天下来,苏军进攻越来越猛,包围圈也越收越紧。
七天里,德军袋形阵地已缩小一半。
第6集团军司令部被迫从古姆拉克撤往斯大林格勒城内,保卢斯下令烧毁重要文件。
【烧毁文件这是?】
【烧毁重要文件的意思是他已经在为彻底被攻破做准备了。】
【还有一种可能是在为投降做准备。】
【不会吧……】
在烧毁一批文件后,他们分乘几辆幸存的汽车出发了。
在转移的路上,保卢斯看到一群群饿得面黄肌瘦的德军士兵和伤员。
苏军的坦克正在逼近,这些士兵的命运显然已经注定。
保卢斯从窗外扭回了头,带兵这么多年,这样的场景他实在不愿意继续看下去。
“抵抗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保卢斯喃喃道。
“什么?”坐在他身旁的参谋没有听清保卢斯说的话。
保卢斯摇了摇头。
“没什么。”
转移结束后,他立马向大本营发出了请求:
“粮食、燃料和弹药发生了灾难性的困难,部队战斗力急速下降,1.6万名伤员得不到任何护理……
精神崩溃已在士兵中产生。
我再次请求给予行动援助。
趁现在还有继续战斗的可能,就继续抵抗下去,如果没有可能……
就停止不可能再进行的战斗。”
直播间弹幕能感受到保卢斯这份请求中的恳切。
【看哭了,这绝对是边写边哭来着。】
【无意义的反抗是最没有必要的。】
【我盲注1000,美术生绝对不会同意的。】
【我也下注】
而美术生的回电很快就到了保卢斯手中,保卢斯一字一句地将回电读了出来。
“不许投降。
部队要执行自己的历史任务,抵抗到最后一刻。
以便促进在罗斯托夫及其北面建立起新的战线、以及高加索集团军群撤出。”
保卢斯猜到了这个结果。
元首怎么可能同意他的请求呢?
1月22日,在保卢斯拒绝苏军的劝降后,苏军发起了最后的进攻。
林逸再次将手放在了喀秋莎火箭炮的炮管上。
4100门大炮集中在 22千米的突击面上,对德军阵地猛烈开火。
密集的火箭炮砸在德军的阵线上。
瓦砾、铁丝网被掀到空中。
德军阵地被轰塌了,德军开始惊慌失措地弃阵而逃。
4天后,顿河方面军向斯大林报告:“我军进攻顺利,已向前推进10~15千米。
占领了古姆拉克、亚历山大罗夫卡、戈罗季谢等
敌人死伤达10万人。
现在德寇被包围在不足100平方千米的狭小地带,并分割成两部分,南部被钳制在市中心,北部被压缩在拖拉机厂地区。
预计几天,作战就将顺利结束。”
而德国方面,原先33万人的大军,此时已经不足15万人。
保卢斯再次向美术生请求:
“部队弹尽粮绝……继续抵抗毫无意义,请即刻允许我们投降。”
第二天,回电来了:
“不许投降!部队应该固守阵地,要战斗到最后一个人,最后一粒子弹。”
保卢斯紧紧捏着手上的电报。
电报上的褶皱一如保卢斯挣扎的心。
“元首是想让第6集团军为第三帝国殉葬。”
此时,保卢斯军队已被分割成南、北两块。城北德军有3个坦克师、1个机械化师和8个步兵的残部。
城南德军只剩下6个步兵师、2个机械化师和1个骑兵师的残部。
德军士气低沉开始成批成批地缴械投降。
在这个时候,保卢斯收到了大本营给他发来的一件礼物。
那是帝国最高勋章——带橡叶的骑士十字勋章。
这枚勋章就好像美术生拍着保卢斯的肩膀在说:
“你是军 人,军 人就该死在战场。”
保卢斯回电称:“为了元首和祖国,我将坚守自己的岗位,打到最后一兵一卒,一枪一弹。”
美术生对保卢斯和包围圈内冰天雪地中快要饿死的士兵的最后一次援助,是派一架远程战斗机到斯大林格勒上空,对着濒临死亡的德军一再广播他在国内的演讲:
“在这场战斗中,上帝在我们这边。
我们不害怕流血,有朝一日,每一块新的土地将为倒下去的人而开满鲜花。
我们日耳曼民族,一定会胜利。”
日耳曼民族必将胜利吗,美术生的演讲激情而洪亮。
但是这样的胜利,包围圈中的德军是一定看不到了。
保卢斯为这元首的援助答复了一份电报:
“我们在掩体里聆听”紧接着他补充一句:“敌军元首的公告。
我们在国歌声中敬礼,也许这是最后一次了……
敌军就在门外,我们在被歼灭,请不要联络,我正在毁坏电台。”
千里之外,德军的大本营一片悲伤。
与保卢斯熟识的将领或是参谋脱掉了自己的帽子为保卢斯默哀。
直播间弹幕也在为这位将领默哀。
这是位富有争议的将领。
他生于德国黑森,一战期间担任参谋职务,战后留在魏玛共和国国防军。
1935年晋升为上校,1942年任第6集团军司令。
他被人称为“参谋型将领”,擅长制定计划但缺乏战场决断力。
但总得来说,在这个名将如云的二战时代,也算得上是一位优秀的将领。
弹幕一片纯白。
【向保卢斯致敬】
直播间的画面还在继续。
当苏军士兵拿着冲锋枪冲进保卢斯和他的手下所在的地下室时。
地下室内,举起了一杆白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