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项目就得谈资金。
任玉兰副区长一针见血指出核心问题。
何益仿佛满血复活一样,盯着他说道:
“对呀,钱从何处而来?”
宋秋实侧脸看向苗会国。
苗会国给了他一个眼神,示意他如实回答。
早在这个项目方案制定前,宋秋实就和刀子谈过。
目前实邦基金资金充足,而这个改造项目未来可期。
刀子带团队进行评估后,与港城霍温婷商议,确认投资这个项目。
条件是该项目改造完成后,全部由实邦基金成立的下级公司全权管理。
所以项目改造资金问题早已经济解决。
“市实邦基金全权投资。”
这话一出,会议室中瞬间就沸腾了。
钱有了,项目规划也有了。
平山区未来有一座全市唯一的儿童商业综合体。
作为平山区干部,当然值得高兴。
任玉兰副区长给他竖起大拇指,而何益低着头,没在看他一眼。
苗会国举起手,示意大家安静。
“这个项目我牵头,下午我就去给蒲书记汇报。”
“至于这项目具体由谁牵头……”
何益打断话,毛遂自荐。
“常务,我大学辅修过经济学,一直想从事经济工作,这次这个项目我愿意来牵头实施,保证高质量完成任务。”
项目规划完善,资金来源明确。
这样的项目,谁都想要。
何益心里也清楚,完成这个项目就是果城首例。
不说立功,至少能够在各级领导面前露脸。
对于今后政 治前途大有裨益。
宋秋实看着那双渴求的眼神,转眼看向苗会国。
因为他们提前都定好了,这个项目由任玉兰副区长具体负责。
从苗会国眼中看出,他心里实际上是想将这个项目交给自己心腹何益。
不过,他还是信守承诺。
“这个项目我看还是由玉兰同志负责,不知玉兰同志意下如何?”
听到这个结果,任玉兰副区长也是一惊。
她心里非常清楚,何益与苗会国的关系。
何益毛遂自荐,她已经知道结果,所以也就没开口争取。
万万没想到,苗会国竟然会把这么一个好项目交给他。
“常务,玉兰定竭尽全力,把该项目建设成全市标杆性项目。”
几家欢喜几家愁。
何益眉头紧皱,他怎么也没料到,自己巴结的苗常务,如今站到了任玉兰那边。
不说何益,连后面坐的范正茂与谢志兵都感到惊讶。
“这个会太邪乎,今天太阳从西边升起来了。”
谢志兵转着笔头,这个会议发生的事情,完全不符合现下政府生态。
“宋主任!宋主任是个外来物种,打乱了生态链。”
范正茂拿过谢志兵手头笔,在笔记本上画了一条生物链。
会议最后,苗会国提出要求,政府班子要紧紧围绕经济发展,一切服务于项目建设。
豪情壮语赢得所有人热烈的掌声。
会议散场,任玉兰副区长没有离去。
来到他身旁,浅浅笑道:“有两把刷子。”
宋秋实一边收拾文件,一边说道:“你过奖了,人嘛,总是逐利而行。”
“是啊,只要对自己有利,谁又能拒绝呢?”
他与任玉兰副区长相视一笑,心里都明白。
“不过我还是要谢谢你。”
宋秋实直起身子,看着任玉兰副区长。
“在我与张区长制定这个方案时,您就是第一人选。”
突然,任玉兰副区长转过身去。
几十秒后才转过身来,“放心,我不会辜负你们辛勤的成果。”
宋秋实点点头,“当然,您的能力大家有目共睹。”
看着任玉兰副区长离去的背影,宋秋实想到张区长曾经给他说过。
任玉兰副区长因为性格刚直,原本早就该进常委,一直受到蒲正杰打压。
曾经她三十八岁就当副区长,过去了六七年,她却一直停在原地。
对于女强人的她,无疑是最大的打击。
任玉兰副区长不靠颜值,不靠巴结领导,不靠权色交易。
作为一个女人能够走到今天已是不容易。
张区长,任区长都是有能力之人。
却遇到蒲正杰这么一位区委书记。
真是遇人不淑……
啪。
正在他出神之际,范正茂拍了拍他肩膀。
“宋主任,你这可就不厚道,口头上交白卷,实际上憋大招。”
“老范、老谢,你们一直叭叭叭劝我,没机会给你们解释。”
谢志兵拽过他,“就是不厚道,害的我们替你担心。”
“好好,我错了。晚上请你们吃饭。”
“这还差不多。”
刚来那会儿,这两位老哥对他不认可,慢慢相处下来,三人已成为铁哥们。
回到办公室,杨大队打来电话。
说他们已经找到了囚笼社所在工厂,是一家模具厂。
可等他们进去,里面已经搬空,没留下任何东西。
宋秋实咬着牙,原本想着通过林晓月描述,找到囚笼社。
没想到还是让他们跑了。
他重重一拳拍在桌子上,发泄心中不悦。
“宋主任,不过我们发现一张寸照,背后写着平山政研室。我们怀疑照片上的人原来可能是公职人员。”
宋秋实让杨大队把照片发过来,一眼他就认出了那人,就是别墅里从国外回来的邓强。
照片背后政研室三个字迹非常模糊。
宋秋实拿着手机就来到范正茂办公室询问他们是否认识这人。
然范正茂已经算在政府办时间最长的人了,他都没有见过。
其他那些小年轻,更不可能认识。
不过范正茂说,政府大楼车库后面有个仓库,堆放着以前的资料,或许能够找到。
只要有希望,就决不放弃。
宋秋实一边让杨大队查邓强。
一边带着范正茂和刘宇宁前往仓库。
负一楼仓库,许久没有打开过。
里面全是灰尘和蜘蛛网。
望着里面杂乱的东西和成山的文件资料。
三人无从下手。
“干,干就完事了。”
在宋秋实一声令下,三人戴着口罩,开始找寻人事档案。
两个小时后过去,范正茂躺在书堆上气喘吁吁。
“不行了,我这老腰受不了。”
两个小时一无所获。
不仅是范正茂失去了心,就连宋秋实也有些绝望。
档案都翻到二十年前,也没发现有邓强的名字,或照片上长相类似的人。
刘宇宁:“会不会他不叫邓强?”
这种可能也存在。
宋秋实立刻给杨大队打去电话询问。
杨大队说光平山区就有98个人叫邓强。
排查难度也非常大。
关键是经过比对,这九十八个人和这张寸照上的人长相相似度都低于20%。
那么只有一个可能,照片上这个人身份是假的。
身份是假的,那么他们这样找,无疑是大海捞针。
就在几人惆怅之时,谢志兵嚷嚷着走了进来。
“还说晚上请我们吃饭,你不让我们加班已经阿弥陀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