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会说话》的余波,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全球舆 论的深潭,激起的涟漪层层叠叠,其范围与烈度远超何晟最初的预想!
大洋彼岸,《鹰国时报》文化版罕见地以整版篇幅刊载了四羊方尊的特写照片,标题赫然刺目:《当青铜器开口讲笑话:华夏的文化渗透新招》。
文章前半段不吝溢美之词,惊叹于节目将“沉睡千年的古董变成会撒娇的网红”,称其“前所未有地拉近了公众与历史的距离”;然而笔锋在后半段骤然转向阴冷,暗示这是“用娱乐糖衣精心包裹的意识形态输出”,试图潜移默化地重塑世界对华夏的认知!
某知名艺术评论杂志则更为尖刻,封面配图正是腾哥戴着青铜纵目人面具跳街舞的截图,副标题酸气冲天:“他们将严肃的考古殿堂降格?这是对人类共同遗产的亵渎!”
然而,网络世界的反响却呈现出压倒性的赞叹浪潮。
油管上,四羊方尊单期节目播放量势如破竹突破一亿大关,评论区被各国网友潮水般的“Amazing!”以及“求同款周边!”的呼声淹没。
一群中学生自发组织的“复刻国宝”活动意外走红——他们用纸板精心制作的三星堆神树模型,搭配上模仿腾哥风格的搞笑讲解视频,竟在社交平台上病毒式传播,成了现象级爆款!
国内舆 论场也并非铁板一块。
某位自诩正统的历史学者在博客上撰文,痛心疾首地斥责节目“将国之重器司母戊鼎与小品段子强行绑定,是对文物的严重矮化和不敬!”
但这微弱的杂音,迅速被汹涌的民 意吞没。
#国宝会说话观众满意度98%#的热搜话题如火箭般攀升,牢牢占据榜首。
各地博物馆馆长更是集体发声力挺,陕西历史博物馆反应最为神速,连夜策划推出直播专场,馆长甚至亲自披挂上阵,扮演秦始皇对着兵马俑方阵大讲冷笑话,直播间瞬间涌入三百多万观众,弹幕里“哈哈哈”刷屏,效果出奇地好!
……
就在这表面的喧嚣与争议之下,鹰国郊外一栋窗帘紧闭、毫不起眼的别墅内,空气却凝滞如铅。
长条会议桌后,端坐着五位西装革履、神情肃穆的男人。
投影仪冷白的光束打在幕布上,正反复播放着何晟在《国宝会说话》中介绍素纱禅衣的片段,他自信从容的讲解在此刻的寂静中显得格外刺耳。
“这个何晟,”留着浓密络腮胡的男人用带着浓重东欧口音的英语打破了沉默,指关节重重敲击着桌面,“比我们所有预估模型显示的都要危险十倍!
他让那些博物馆里的破铜烂铁、石头瓦片,变得比好莱坞大片更吸引眼球!年轻人正疯狂地在搜索‘华夏文明’、‘青铜器’!这趋势,是在动摇我们赖以生存的文化霸权根基!”
金发女人推了推鼻梁上的金丝眼镜,冷静地调出一组数据图表投射到旁边屏幕:“佐证就在眼前!上周,全鹰高校申请华夏文化研究专业的人数激增了300%!更讽刺的是,连那些金融秃鹫都在开始热议‘文物IP概念股’的潜在价值!
他在用一种最柔软、最不易察觉的方式,重塑世界对那个东方国度的认知图谱!”
“不能再等待了。”坐在主位的老者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枯瘦的手指在何晟照片上狠狠一点,照片上何晟的笑容仿佛成了最大的讽刺。
“常规的舆 论围剿、学术质疑,对他已经完全失效!我们需要一个更彻底、更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
络腮胡男人心领神会,立刻从公文包中取出一份加密文件,推到桌子中央:“我已经联系了‘渡鸦’,他们报价五千万美元,承诺让这位天才导演以一种‘自然’的方式谢幕——比如,一场突发性的、毫无破绽的心脏病!目标越大,意外越合理!”
金发女人眉头紧锁,镜片后的目光透出忧虑:“五千万?是否过于冒险?他现在几乎成了华夏对外输出的一个文化符号,动他,会不会引发不可控的反噬?”
“符号?”老者发出一声冰冷的嗤笑,抬手关掉了投影仪,房间瞬间陷入更深的昏暗,“等他变成一具冰冷的尸体,这个符号只会迅速转化为一个悲情的‘殉道者’象征,反而可能凝聚起更可怕的力量!必须干净利落,在他下一次踏出国门时动手,让一切看起来都像命运无情的嘲弄!”
络腮胡男人再次确认文件内容:“目标下个月行程明确:7月15日飞抵希思罗机场,下榻约翰国塔桥附近的华尔道夫酒店。
16日上午出席国际文化论坛开幕式并做主旨演讲,下午的行程是参观博物馆的‘华夏珍宝展’专场!地点、时间、动线,都已清晰!”
五双手几乎同时,带着一种冰冷的仪式感,按在了那份承载着死亡计划的加密文件上。
昏黄的壁灯下,他们的身影被拉长、扭曲,如同鬼魅般投射在墙壁上,狰狞可怖!
窗外,纪念碑那冰冷的白色尖顶刺破沉沉夜色,在远处闪烁着寒光,宛如一柄悬于天际、蓄势待发的巨大匕首。
ps:谢谢衣食父母的建议,实际上因为发行渠道的问题没有办法看到评论区的内容,只能我一页页翻过去寻找,也没办法和大家进行互动……因为第一次写这么多章有点不适应中期写崩了,后面的内容质量自己不太满意……加上渠道的问题没有办法实时和读者老爷们互动,很多建议等我看到想采纳的时候已经有些晚了,不过短期内应该还是会写下去的~谢谢支持~爱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