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秀大会落下帷幕,陈洛回到办公室时,窗外明尼苏达的夏日阳光正透过百叶窗洒在桌案上。
他径直走向办公桌,无视手机里轰炸般涌入的媒体采访请求,平静地翻开一份早已准备好的简历。
史蒂夫·科尔,39岁,前NBA球员,刚刚退役。
科尔……他默念着这个名字,未来十年联盟战术变革的画卷已在他脑中展开。外界的质疑声此刻对他而言,不过是远山的回音。他很清楚,眼前这份看似普通的简历,将成为森林狼王朝战术体系的奠基石。
"先生,ESPN的记者又来电话了。"秘书敲门进来,语气略显紧张。
陈洛头也不抬,右手示意她出去。他拿起桌上的电话,拨通了一个亚利桑那州的号码。
电话响了几声后,一个慵懒的男声传来:"你好,我对任何保险产品都不感兴趣。"
"科尔先生,我是明尼苏达森林狼队老板,陈洛。"
电话那头瞬间安静下来,随即传来椅子摩擦地面的声音。科尔显然从躺椅上坐了起来。
"抱歉,陈先生,我以为是推销电话。请问您找我有什么事?"
陈洛双手交叉,身体后仰靠在真皮椅背上:"我想和您谈谈森林狼主教练的职位。不过在此之前,我想先听听您对现代篮球的理解。"
科尔在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您想了解什么方面?"
"空间。"陈洛吐出这两个字,语气平淡得如同在讨论天气。
"空间?"科尔重复着这个词,语气中带着困惑。
"篮球场上最宝贵的资源不是球员,而是空间。传统的低位单打虽然有效,但它压缩了整个进攻体系的空间。您认为如何最大化利用球场上的每一寸空间?"
科尔的呼吸明显急促起来:"您的意思是,让大个子球员拉到外线?"
"不仅仅是拉到外线。"陈洛起身走到窗前,目光望向远方:"高位策应,动态进攻,转移球。让每个球员都成为威胁点,让防守无法预判我们的下一步行动。"
电话那头传来急促的翻纸声,科尔显然在记录着什么。
"陈先生,您刚才提到的这些理念,我在做球员时就有类似的想法,但当时没人愿意听。现在的联盟还是太保守了。"
"保守?"陈洛嘴角上扬:"那么,如果我告诉您,未来十年内,三分球将成为NBA的主要进攻武器,您会怎么想?"
科尔在电话那头倒吸一口凉气:"您是认真的吗?"
"比任何时候都认真。史蒂夫,篮球运动正站在一个历史的转折点上。传统的内线统治即将被颠覆,速度与精准将取代力量与身高成为制胜法宝。"
陈洛走回办公桌,手指轻敲桌面:"我需要一个能理解这种变革的教练,一个敢于打破传统束缚的革命者。"
科尔的声音开始颤抖:"陈先生,如果真如您所说,那我们需要怎样的球员配置?"
"一个能在高位策应的中锋,一个全能型大前锋,几个能跑能投的侧翼。让球像水一样流动,让空间像花朵一样绽放。"
"天哪,"科尔的声音完全变了,充满了兴奋:"这简直是我梦想中的篮球!可是,可是我从来没有执教过NBA球队。"
陈洛笑了,这是今天第一次真正的笑容:"经验可以积累,但眼光和理念却是天生的。史蒂夫,来明尼苏达吧。我给你一支拥有MVP和未来名人堂中锋的球队,以及绝对的战术执行权。我们一起,改变这个联盟。"
科尔在电话那头沉默了整整一分钟,最后传来一声长长的叹息:"陈先生,我接受您的邀请。"
消息在两天后正式公布。TNT演播室里,巴克利听到这个消息时,肥胖的身躯在椅子上颤抖着,发出刺耳的笑声。
"一个菜鸟老板,雇佣一个菜鸟教练,这是要上演一场喜剧吗?"他用手拍着桌子,眼泪都笑出来了:"我敢说,他们的胜场不会超过三十场!这个夏国小子是不是以为NBA是玩具联盟?"
肯尼·史密斯试图为陈洛辩护:"查尔斯,科尔好歹也是五届总冠军球员。"
"五届冠军?"巴克利的笑声更大了:"那些戒指是乔丹和邓肯给他的,不是他自己赢的!让一个替补球员当主教练,这比选两个无名小卒还要荒谬!"
与此同时,三千公里外的纽约,翠贝卡电影节的私人酒会正在一栋顶层公寓内举行。落地窗外是曼哈顿的璀璨夜景,屋内则聚集了好莱坞和华尔街的各路精英。
陈洛身着定制的深蓝色西装,独自站在角落,手中端着一杯香槟。他的目光扫过房间,最终定格在不远处的一个年轻女子身上。
安妮·海瑟薇正被一群制片人和导演围着,他们滔滔不绝地称赞着她在《公主日记》中的表现,以及那张甜美的面孔。但陈洛注意到,安妮的笑容略显勉强,眼神中闪烁着一丝不耐烦。
"海瑟薇小姐,您的新片剧本我看过了。"陈洛走上前,打断了那些恭维声。
围观的众人纷纷侧目,安妮也有些意外地看向这个突然出现的东方面孔。
"哦?您是?"
"陈洛,森林狼队老板,同时也经营一些投资业务。"他没有理会其他人的窃窃私语,直视着安妮的眼睛:"关于您那部讲述莎士比亚的电影,我觉得剧本在情感层次的推进上存在明显缺陷。"
周围瞬间安静下来。没人敢这样直接批评一位当红女星的作品,尤其是在这样的社交场合。
安妮的眉毛微微上扬,脸上的职业化笑容渐渐消失:"缺陷?能具体一些吗?"
"第二幕的情感转折过于突兀,缺乏必要的铺垫。观众无法理解女主角为何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心境的转变。这样的剧本,投资回报率会很糟糕。"
安妮放下手中的香槟杯,语气变得犀利:"您的意思是,艺术作品应该完全服务于商业回报?"
"艺术和商业从来不是对立的。真正优秀的作品,往往能在两者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点。"陈洛的语气依然平静:"一部无法打动观众心灵的电影,即使再有艺术追求,也只是自娱自乐。"
围观的人群开始窃窃私语,有人悄悄拿出手机开始录像。这样的争论在好莱坞的酒会上并不常见。
安妮仔细打量着眼前这个年轻的东方男子,从他身上她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迫感。这个人看待问题的角度完全不同于她接触过的任何人。
安妮将酒杯放回侍者的托盘,身体微微前倾,盯着陈洛说:“那么在你看来,什么是值得投资的艺术?”
陈洛微微一笑,这个问题正是他等待的。房间里的喧嚣声似乎都在这一刻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在等待着他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