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亲爱的书友, |
首页 > 科幻灵异 > 刑档2000:我在旧案里缉凶
点击这个书签后,可以收藏每个章节的书签, '阅读进度'可以在个人中心书架里查看

第44章 高智商犯罪

小说:刑档2000:我在旧案里缉凶 作者:吃啥掰我一块 字数:4731 更新时间:2025-08-30 16:10:47
0

2006年9月15日,清晨七点。

仙台市公 安局刑侦支队办公室灯火通明,烟雾缭绕。

王劲松面前烟灰缸里的烟头已经堆成了小山。他掐灭手里刚抽了半截的烟,揉了揉布满血丝的眼睛,声音沙哑地开始布置任务。

“两个方向。”他看向围在办公桌旁的几名队员,“第一,小李,你带两个人,去仙台大学医学院。”

“把他们实验室关于N-二甲基亚硝胺的所有管理记录,尤其是采购、保管、领取使用的台账,给我一页不落地查清楚。”

“重点是最近一个月,特别是9月份以来的记录。所有经手人,一个都不能漏。”

“明白,王队。”年轻警员小李立刻点头。

“第二,”王劲松目光转向另一名老刑警,“老马,你带一组人,继续深挖张远的社会关系。他最近一个月的通话记录、银行流水、校外活动轨迹,尤其是9月10号前后几天的详细行踪,精确到小时。”

“还有,他和林浩之间,除了室友和同学关系,还有没有其他我们不知道的交集或者潜在矛盾。”

“收到。”

“行动吧。有任何发现,立刻电话汇报。”王劲松挥了挥手。队员们迅速起身,拿起外套和装备,快步走出办公室。

王劲松深吸了一口浑浊的空气,拿起座机话筒,拨通了陈默的电话。

“陈教授,人手已经撒出去了。重点按你说的,查实验室和张远的行踪。”

电话那头,陈默似乎正在走路,背景音里有轻微的脚步声。“好。我再去一趟医院,和李主任再谈谈。林浩的状况是关键,如果能醒来,很多疑问就能直接解开。另外,毒理方面可能还有我们忽略的细节。”

“辛苦。有消息随时沟通。”

挂断电话,王劲松又点着一支烟,目光投向墙上白板写着的几个关键人名和线索,眉头紧锁。

小李带着两名辅警,开车直奔仙台大学医学院。上午八点半,他们找到了医学院实验楼负责危化品管理的刘老师。

表明来意后,刘老师虽然配合,但面对警方详细排查的要求,还是显得有些紧张和谨慎。

“N-二甲基亚硝胺?”刘老师推了推眼镜,领着他们走向一间标有“危险品仓库”的房间,“这东西毒性很大,我们管理非常严格。”

他打开厚重的铁门,里面是成排的金属柜子。他找到其中一个双锁柜门,指着上面的标签:“就在这里。去年十月份统一采购的,原装瓶500毫升,存放在这里。”

“每次使用都必须由导师签字申请,我这边登记,双人操作领取和归还。”

刘老师从旁边文件柜里拿出一个硬皮登记本,递给小李。“所有领取和使用记录都在这里。使用后剩余毒液必须当场归还入库,核对重量,废液也要专门收集,交由有资质的公司处理。”

小李接过登记本,沉甸甸的。

他一页一页仔细翻看。

登记条目清晰,日期、使用者姓名、所属实验室、导师签字、领取量、归还量、用途、经办人签字等信息齐全。

从去年十月到今年九月,登记在册的使用记录共有十二次。小李的目光快速扫过使用者姓名栏,很快,张远的名字出现了三次。

第一次是去年十二月五日,使用量5毫升,用途标注是“预实验:建立肝损伤模型”。

第二次是今年三月十日,使用量8毫升,用途是“课题实验:剂量效应关系研究”。

第三次,就是最近的一次,今年九月八日,使用量10毫升,用途是“实验研究:N-二甲基亚硝胺对大鼠肝脏损伤的影响”。

小李指着九月八日这条记录,问道:“刘老师,九月八号这次,张远领取了10毫升,记录显示全部使用并归还了空瓶?废液呢?”

刘老师凑过来看了看记录,又翻看了一下后面的废液处理联单存根:“登记上是这样。领取了10毫升,当天实验后空瓶归还,废液……”

“记录显示统一收集在指定的废液桶里了。那天是我当班,我记得流程没问题,称重核对过。”

“实验过程有监控吗?”

“实验室内部没有监控,主要是涉及学术隐私。但走廊和危化品仓库门口有监控。”刘老师回答,“领取和归还毒物必须在仓库门口进行,那里有摄像头。”

“麻烦带我们去看看九月八号前后的监控。”

调取监控的过程花了些时间。在学院保卫处的配合下,小李看到了九月八日上午九点十分的监控画面。

张远和她的导师孙教授一同来到危化品仓库门口,孙教授在领取单上签了字,刘老师打开柜门,取出毒物瓶,在一个精密电子秤上称重后,将瓶子交给张远,张远签字确认。

整个过程持续约五分钟,张远拿着瓶子离开,走向实验室方向。

中午十二点半左右的监控显示,张远独自拿着空瓶返回,刘老师再次称重空瓶,确认无误后,张远在归还栏签字,随后离开。

监控画面里,张远的行为看起来正常合规,没有可疑举动。

“他做实验的过程,没有人全程监督吗?”小李问。

刘老师摇摇头:“那倒不会。实验过程在实验室里,只要他符合操作规范,我们不会干预。但那种剧毒物质,实验台上不允许长时间存放,必须即用即取,用完立刻归还。”

“我们只看结果,就是领取和归还的重量必须对上。”

小李将监控录像拷贝了一份,又让刘老师将九月八日那次的登记记录和废液处理记录复印了一份。

临走前,他再次确认:“也就是说,从记录和监控上看,张远九月八日领取的10毫升N-二甲基亚硝胺,全部用于正当实验,并且没有带出实验室的可能?”

“理论上是的。称重记录是准确的。”刘老师肯定地说,“而且我们定期盘库,没有发现短缺。”

下午一点,小李在车上简单吃了口面包,就把电话打给了王劲松。

“王队,医学院这边查完了。N-二甲基亚硝胺管理很严格,记录清晰。张远在九月八日确实领取了10毫升,监控显示他领取和归还过程正常,登记显示全部使用完毕。”

“管理老师确认重量核对无误,近期毒物没有短缺。”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王劲松的声音传来:“知道了。你们先回来。”

放下电话,王劲松脸色凝重。这条线似乎走到了死胡同。如果张远没有利用实验机会私藏毒物,那他投毒的毒源从哪里来?

下午两点半,王劲松带着两名队员,再次在仙台大学的一间会议室内见到了张远。这次问话,王劲松直接提到了九月八日的实验记录。

张远听完,表情没有任何变化,扶了扶眼镜,语气平静地回答:“王队长,九月八日我确实在做这个实验。这是我这学期课题的一部分,研究这种毒物不同剂量下对肝脏的损伤速率和程度。”

“10毫升的剂量是经过计算的,用于一组大鼠造模。整个过程都在实验室完成,所有步骤都符合规范。”

“如果您需要,我可以提供我的实验记录本,上面有详细的数据。监控录像应该也能证明我没有带走任何东西。”

他的回答滴水不漏,甚至主动提出提供实验记录。

王劲松盯着他:“你的实验记录我们会核实。除了这次,你还有没有其他途径接触过这种毒物?”

“没有。”张远摇头,“这种试剂管控很严,个人根本无法购买。实验室是唯一的合法来源。”

“你和林浩关系怎么样?”

“很正常。室友,同学。偶尔讨论一下学术问题。没什么矛盾。”

“他最近有没有得罪什么人?或者你有没有发现谁和他关系不好?”

“没听说。林浩性格比较内向,专注学习,不像会得罪人。”

问话持续了半小时,张远的回答始终冷静、清晰,找不到任何破绽。王劲松只好让他离开。

张远临走前还补充了一句:“王队长,如果需要查看实验室监控确认我的操作过程,我可以陪你们去。或者我的导师孙教授也可以作证。”

送走张远,王劲松感到一阵烦躁。经验告诉他,这个张远太镇定了,镇定得不像一个刚刚经历了室友濒死、又被警方反复询问的普通学生。

但他手上没有任何直接证据。

与此同时,陈默在市第一人民医院ICU外的走廊里,和李主任进行着第二次交谈。

“头发样本里也检出了?”陈默捕捉到李主任话里的关键信息。

“是的。”李主任面色沉重,“浓度很低,但确实有。这说明他接触这种毒物有一段时间了,可能持续数周甚至更长。N-二甲基亚硝胺有蓄积作用,少量多次接触,最终也会导致急性发作。”

“也就是说,投毒可能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长期、小剂量的行为,直到总剂量超过了临界点,在9月10日晚上突然爆发?”

“从毒理学角度,这种可能性完全存在。”李主任肯定道,“一次性大剂量中毒,症状会更猛烈更急速。林浩的情况虽然危重,但病程相对还是有几天的发展期,更像累积性损伤的急性加重。”

陈默立刻走到走廊窗边,拿出手机打给王劲松。

“王队,医院这边有新发现。林浩头发里检出微量毒物,提示他可能长期多次接触。投毒方式可能需要重新考虑,不是单次,而是多次少量。”

“你重点查一下302宿舍饮水机最近一段时间的使用情况,特别是水桶更换、清洁维护记录。还有,张远、赵磊、王鹏他们三人,近一两个月内,谁有更多机会反复接触饮水机或者林浩的个人物品。”

王劲松接到电话,精神一振。之前的调查陷入了瓶颈,陈默提供的这个新方向至关重要。

“明白了!我立刻安排人查!”

他马上调整部署,将人手分成两拨。一拨人去学校后勤部门,调查研究生宿舍楼饮水机的供水商、水桶更换频率和记录,以及最近是否有清洁或维修记录。”

“另一拨人再次深入宿舍楼,走访302宿舍的另外两名室友赵磊、王鹏,以及隔壁宿舍的同学,详细了解近一两个月来宿舍饮水机的日常使用习惯,特别是谁负责打电话叫水、谁换水桶更频繁等细节。

调查很快有了反馈。

后勤部门记录显示,宿舍楼饮水机由一家叫“清泉”的供水站统一配送。

水桶密封配送,换下来的空桶由水站收回清洗消毒。302宿舍最近一次换水是9月5日。

供水站送水工回忆,那天他像往常一样,把水送到宿舍门口,里面的学生接进去,他并没有进屋。

赵磊和王鹏分别被询问。赵磊表示,平时谁没水了谁就打电话叫水,没有固定谁负责。最近一次叫水是他打的电话,但那天是张远在宿舍,是张远把水桶接进去装上的。

王鹏则表示,他平时泡图书馆比较多,宿舍换水的事不太清楚,但好像张远主动换水的时候比较多。

隔壁宿舍有同学反映,大概暑假期间,好像看到302宿舍的饮水机被挪出来清洗过,但不确定是谁清洗的。

“9月5日换的水……林浩是9月10日晚发病。”

王劲松看着汇总来的信息,快速分析,“如果是多次投毒,毒物很可能是在换桶后,被人多次添加到饮水机内部的蓄水槽或者出水口里。送水工可以排除,他没进屋。重点还是内部人员。”

他立刻让技术人员再去一趟302宿舍,这次的重点不再是提取水样,而是彻底拆解检查那台饮水机,特别是内部蓄水槽、管道、龙头等容易藏匿和残留微量物质的部位。

同时,他派人去学校保卫处,要求调取研究生宿舍楼楼道口的监控录像。虽然2006年的监控系统覆盖范围有限且清晰度不高,但或许能捕捉到一些异常情况。

保卫处配合调出了9月5日至9月10日期间的监控录像。由于存储空间有限,录像并非全天候高清,但夜间人员进出较少的时间段,画面相对清晰。

几名队员花了几个小时,仔细查看录像。一个可疑的人影逐渐浮现。

录像显示,在9月6日、7日、8日连续三天的晚上,时间都在十一点左右,宿舍楼大门即将关闭前,张远都是独自一人返回宿舍。

而在他返回宿舍后的十到十五分钟内,赵磊或者王鹏会先后离开宿舍,宿舍里只剩下张远一人,持续时间约半小时到一小时不等。

更重要的是,通过放大和增强画面,技术员发现,在9月7日晚上十一点二十一分,张远进入宿舍后不久,有人影在宿舍中间区域停留晃动,持续了约三四分钟,然后才移动到书桌区域。

9月8日晚上的情况也类似。

“这三次独自滞留的时间点很可疑。”王劲松在电话里向陈默汇报,语气带着一丝兴奋,“尤其是在饮水机旁短暂停留。如果他想做手脚,这是最好的时机。”

陈默在电话那头沉吟片刻:“录像只能提供间接佐证,证明他有条件和时机,但不能作为直接证据。投毒需要容器,他用了什么? 小瓶子?事后怎么处理的?”

“这些东西他很可能还留在身边,或者藏在某个地方。搜查他的所有个人空间,书桌、衣柜、床铺,还有他在实验室的储物柜,不要放过任何角落。”

“重点是寻找可能沾染毒物的微小容器、注射器、手套、纱布之类的东西。”

“我这就向局里申请搜查令!”王劲松立刻说道。

挂了电话,王劲松快步走出办公室,准备去向局领导汇报最新进展并申请对张远在宿舍和实验室的个人物品进行强制搜查。

窗外,天色已近黄昏。调查工作终于露出了新的突破口,但所有人都清楚,找到那关键的、能钉死嫌疑人的直接物证,才是眼下最紧迫的任务。时间一分一秒过去,ICU里的林浩依然命悬一线。

订阅VIP章节 您的账户余额: 阅读币 | 充值 包月 关闭
《刑档2000:我在旧案里缉凶》 5 阅读币/千字(开通包月可免费阅读全站作品)
  • 第44章 高智商犯罪

    4731 字/ 阅读币 (折后)

    余额不足
  • 还有 章可订阅 约 阅读币

    (请注意:不含未发布章节)

    余额不足
  • 当您阅读到本书付费章节时
    将直接购买不再提示

    开启自动订阅
订阅VIP章节 您的账户余额: 阅读币 | 充值 关闭
《刑档2000:我在旧案里缉凶》 5 阅读币/千字(包月会员八折优惠)
您的账户中余额不足,是否充值后再来支持作者?: 去充值>>
如果已完成充值: 请点此加载

本章价格: 阅读币 (折后)
还有 章可购买 约 阅读币(请注意:不含未发布章节)

《刑档2000:我在旧案里缉凶》读者互动
  • 推荐投票

  • 打赏

这本书写的实在是太棒了,我决定投推荐票支持一下 您剩余推荐票 0
温馨提示:每张推荐票可获得2积分。(投票/打赏以后,需要几分钟时间才能显示出来)
写的真棒,打赏支持一下。 可用打赏金额 阅读币(赠币不可用于打赏)
确认投票
温馨提示:每张推荐票可获得2积分。(投票/打赏以后,需要几分钟时间才能显示出来)

6月小说网 登录免费注册

自动登录忘记密码

无需注册,即可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