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布鲁克是北非最重要的深水港,盟军补给枢纽。
若德军占领,可直逼埃及和苏伊士运河。
围城的最初隆美尔多次尝试强攻,均被击退。于是隆美尔改变计划为长期围困,切断补给线。
英军的解围行动在经过两次失败后,终于在1941年12月7日成功。
隆美尔被迫撤围,托布鲁克解围。
不过这只是暂时的。
1942年隆美尔卷土重来……
轴心国在地中海的几次联合行动让英军的后勤供应吃紧,这对北非的英军来说无疑是个灾难。
与此相反,隆美尔却因此获益,德军的后勤补给逐渐增多了。
新年伊始。
隆美尔就获得了54辆新坦克和大量的燃油补给。
【有钱有粮,又要干仗了。】
【没毛病,就该干!围城被解,这肯定得打回去啊。】
【打个英军应该不费力吧……】
1942年1月21日,德军的非洲装甲军团从设在艾尔·阿格黑拉的基地出发,向北挺 进。
英军果然和隆美尔所预料的那样,不堪一击,德军迅速地夺回艾季达比那和百达。
然后,全面进攻开始了。
直播间的地图随着时间推进,跳出了一条又一条最新战报。
1月29日,隆美尔夺取了班加西城。
到2月6日,隆美尔已迫使给养∏自奇缺的英军后退至加扎拉地区,这等于后退了半个昔兰尼加省。
而英军指挥层还出现了内部矛盾。
在剩下的整个冬季里,双方都暂时停止了战斗。双方都待在加扎拉防线两边,相安无事。
这条100千米长的链形防线是英军修筑的。
防线从加扎拉起,向东南方向绕了一60千米长的“V”形,然后拐向东北,延伸大约30千米,防线上密布地雷。
每隔一段距离就筑有一个堡垒,守卫堡垒的战士称之为“盒子”。
整条防线上共有6个“盒子”。
每个“盒子”的周围都环绕着地雷、带刺铁丝网、狭长的沟和碉堡。
对于这样的防线,隆美尔已经想到了应对的办法。
5月26日,轴心国部队开始向防线北端发起攻击。隆美尔率领一万辆各式机车,从比尔哈希姆以南迁回到英军侧翼。
他留下一些意大利部队围攻“盒子”,则率领部队向北面和东面成扇形向前突进。
隆美尔的进攻就仿佛一个右勾拳,抡在了防线上。
在里奇将军忙于制定计划的时候,英军先前依靠美制坦克打出的机会已经悄悄溜走。
隆美尔补充力量后,在加扎拉防线上撕开了一个巨大的口子,从而保证了他的后勤供应。
同时,他还击毁了100多辆英军坦克,俘虏英军3000多人。
然后,他立马掉头向南去攻击比尔哈希姆。
在花费一周时间攻陷而位于比尔哈希姆的重要“盒子”堡垒后,之后的进攻就顺利了起来。
快速机动战术压制了英军新型坦克的优势。
英军坦克大多都被击毁,到6月份的第三周,隆美尔的坦克数量已经是英军的两倍。
对于英军,扎拉防线已失去作用。
隆美尔再次朝着布鲁克进发。
【这确实是猛将啊……】
【打的太凶了,虽然非洲上士兵不多,没有苏德的大场面,但也不错了。】
【黄沙中驾驶坦克突击,想想都来劲!】
1942年6月,英军由于必须在多处布防,以及对加扎拉防线的过度自信,使得英军大幅度减少了在托布鲁克的防守力量。
当隆美尔突破加扎拉据点,朝着托布鲁克猛扑过来的时候,这里的守军在恐慌之下,战力大打折扣。
隆美尔仅用了24小时,就在6月21日,这一天拿下了托布鲁克。
丰厚的战利品堆满了德军的卡车。
这场战争正是隆美尔一直想要的完美之战。
他在给妻子的信中这样炫耀道:“托布鲁克这一仗打得真漂亮!”
美术生鉴于他的指挥有方和英勇善战,特授予了他陆军元帅的军衔。
隆美尔不在乎这些官勋,他更想要的是源源不断的兵员补充,而不是毫无用处的头衔。
而隆美尔想要士兵来做什么呢?
地图上清晰明了,在托布鲁克之后,德军只有一个敌人!
埃及!
此时隆美尔胸中的希望之火正熊熊燃起,夺取托布鲁克不过是跨过尼罗河的跳板。
亚历山大,凯撒,拿破仑都曾经征服过埃及。
而如今,隆美尔的士兵把矛头直指对准了这里。
【要是战局能一直这么顺利下去就好了。】
【不太对啊,按说在北非隆美尔天下无敌,英军疲于防守,后面德国又怎么会陷入两线作战的状况呢?】
【什么意思,难道北非战场在一两年发生了什么完全改变局势的事情吗?】
【反正最后,德国和意大利是没打赢。】
在第一个德军士兵踩着黄沙迈入埃及后,视频的画面瞬间变得一片黑暗。
一段一段的文字从从黑暗中出现。
“1942年10-11月,英军将领蒙哥马利在埃及的阿拉曼大败德军,隆美尔西撤。
盟军同时发动‘火炬行动’。
美英登陆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夹击轴心国。
东线,英军第8集团军从阿拉曼向西推进。西线,美英联军从登陆后向东进攻。
隆美尔部队缺乏补给,燃油、弹药、援兵严重不足。
美术生坚持死守北非,拒绝撤退,导致25万德意军陷入包围。
1943年5月7日,盟军攻占突尼斯城和比塞大。
1943年5月13日,德意军全面投降,25万人被俘。
隆美尔早在3月被美术生召回德国。”
视频弹幕满屏的感叹号和问号。
【不是,什么意思,怎么突然就溃败了?】
【不是,阿拉曼怎么输的,美军怎么来的,你说清楚啊,我真是****!】
【这没有道理,这绝对没道理的。】
在视频的末尾,只有几个大字十分清晰,显眼。
欲知阿拉曼隆美尔为何大败,请登陆游戏游玩游戏章节《逐鹿北非》。
林逸原本只想简单介绍一下,轴心国在北非的失败,不想影响玩家在初次游玩“阿拉曼大捷”的游戏体验。
所以视频在关键时刻,林逸及时收手。
尽管这样,自己的账号的私信可能会上涨数千条。
林逸看着《二战风云》主界面上的各个游戏章节。
在犹豫片刻后,林逸选择了这漫长战争中的最后一个章节——《光复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