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上全是关于隆美尔的讨论,以至于这些时日以来西线战场的变动都无人在意了。
比起这个德国的危机,大家更关心的是一位顶级名将“被迫牺牲”的结局。
在这段时间里,美军在西线发起了一系列进攻。
盟军最初一直困在诺曼底周围的狭小地带,施展不开。
在登陆8周之后,美军决定发动大规模攻势,打开局面,这次行动的代号就是“眼镜蛇”。
“在这个包围圈封闭后的48小时,有人领我步行通过这个地区,那里的景象只有但丁才能形容。
你完全可以在死尸和烂肉堆上一气走几百米而踩不着别的东西。”
这场突破的惨烈程度仅从艾森豪威尔的回忆中就可见一斑。
溃退的德符军向塞纳河方向狼狈逃窜,德军西线总司令冯·克鲁格被撤职。
克鲁格在回国途中由于担心美术生把诺曼底的失败归罪于他而服毒自杀了。
诺曼底的僵持局面被打开。
美军史诗般地冲出了厮杀近两个月的诺曼底,大踏步地向法国心脏地区挺 进,其速度之快,德军连炸桥的时间都没有。
7月31日,美军已站在通向布列塔尼和法国中部的大门口。
艾森豪威尔向马歇尔报告说:“巴黎的塞纳河已唾手可得!”
克鲁格自杀,美军直指巴黎,一连两条红色消息,勉强把观众从先前的讨论中拉了出来。
很多观众不得不关掉弹幕,才能看清楚此时的西线局势。
【克鲁格也自杀了?什么情况?】
【什么叫也?隆美尔不是自杀,而是被迫牺牲!】
【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就直指巴黎了?】
【从诺曼底冲出来,距离巴黎也还有不少距离吧。】
【不远了,再突破莱茵河,就快到巴黎了。】
就在他们的讨论时,美军方面还在势如破竹。
8月15日,酝酿已久的“龙骑兵行动”终于在法国南部展开。
盟军 50万人马在美国第7集团军司令帕奇中将的指挥下,在普罗旺斯地区顺利登陆,直奔土伦和马赛。
而德国守军第19集团军的精锐部队早就被调往了诺曼底战场,此时在战力上已经处于绝对劣势了。
溃败是必然的。
而8月15日这天最不开心的美术生,而最开心的却应该是巴顿了。
晚上听着广播,巴顿突然从椅子上跳起来。
他跑出屋外,向着参谋大声喊道:“我刚从广播里听说,我正在法国指挥第3集团军!”
直播间的战术地图上原本巴顿的位置突然消失,再次出现已经在法国领土上了。
【巴顿开了?瞬移了?】
【这不很明显吗,之前的是假位置,也就是盟军对外宣称的位置。】
【我早就感觉奇怪了,巴顿这样的将领只拿来迷惑德国人也太浪费了。】
【盟军又不像德国,把一堆顶尖将领撤职,还是有将可用。】
【有将可用?马上就没有了……】
原来,为了让德国人相信巴顿一直在英国准备在加莱海峡登陆,艾森豪威尔对巴顿已在法国指挥作战一事进行保密。
这样,尽管巴顿驰骋疆场、所向披、攻城略地、节节胜利,但战报上就是不提他的名字,也不提他的第3集团军。
然而德国人看到一直部队在向布雷斯特、昂热、勒芒、奥尔良、阿尔让唐进攻。
熟悉巴顿作战的德国将领直接认定这支部队是巴顿在指挥。
即使远在美国的巴顿夫人,也能轻易在地图上标出她丈夫的方位,并在心中默默地把巴顿的名字填到公报上。
巴顿就是这样一位风格明显的将领。
他对进攻的崇尚堪比百年前的法国将领。
融合了古典骑兵冲锋的浪漫与现代装甲战的精准,他的进攻太过具有特色了。
德国人还从被俘的人员及截获的文件中确认了他们的对手正是巴顿,并用多种语言向全世界公布了这一消息。
对于巴顿,德国人比美国人了解得还清楚,但艾森豪威尔还是继续对外保密。
巴顿对此十分不甘。
这不仅是个人荣誉问题,而且会影响到第3集团军的士气。
他的部队像他一样需要荣誉来激励。
“这该死的保密掩盖起来了小伙子们的胜利,还怎么让他们保持高昂的士气呢?”
对于德国的曝光,巴顿反而无比高兴。
第3集团军的官兵们也有不满情绪,他们指责最高统帅部是在妒忌他们的首长,剥夺他们的功绩。
官兵的敌对情绪甚至妨碍了战争的顺利进行,以致马歇尔将军后来不得不派一名助手来欧洲调查。
美国国内的巴顿崇拜者们,也开始为他鸣不平。
美国的一家报纸发表了一篇社论,公开把这个问题提出来,指责统帅部既要借助巴顿,却又不给他应得的荣誉。
被逼无奈之下,艾森豪威尔只好举行了一个记者招待会,宣布巴顿将军正在法国指挥第3集团军作战。
这一宣布不要紧,巴顿的指挥所里很快就挤满了英,美的记者们。
一时间、巴顿的名字垄断了报纸、电台的头条新闻。
对于这样的大出风头,巴顿本人是十分乐意的。
更让他兴奋的是,在舆 论的推动下,国会宣布授子他永久性少将军衔。
他获得这个军衔比布莱德雷还早两周。
【没有什么问题,巴顿的功勋也配得上这个军衔了。】
【西西里战役的功勋就不小了,加上诺曼底登陆后一直表现突出,也确实该给点奖励。】
【士兵们每天出生入死,对外却默默无闻,士兵们肯定不乐意。】
【苏联士兵至少还有保卫祖国的信念,而美军士兵除了为了自由以外,让他们奋战,必须要实打实的功勋和奖励了。】
【永久性少将是什么级别的军衔?】
【游戏里有介绍,自己去看!】
对于巴顿和他手下第3集团军的士兵来说,这样的荣誉和曝光度让他们士气大振。
“整个远征军中最翘尾巴的小伙子”
巴顿是这样描述他手下的士兵们。
趾高气昂的同时,战力十足。
日均推进40英里,创下了美军装甲兵速度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