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支队伍热度高,在战场上表现活跃,林逸就把秋风和清小青放到哪个队伍。
而即将到来的战役中,最耀眼的无疑是巴顿手下的第三集团军。
因此秋风和清小青也光荣成为了第三集团军的坦克兵。
而林逸则是坐在巴黎的一家小店中,一边吃着搭配着果酱的煎饼一边调整自己1直播间的内容。
直播间的视角给到了西线作战区域的上空。
20日以后,盟军全线追击,向塞纳河高速挺 进。
盟军势如破竹。
他们面前的是平坦宽阔的公路,青葱翠绿的的一望无际的平川。
这是装甲部队梦寐以求的突进地点。
巴顿属下的法国第2装甲师师长勒克莱尔重回祖国,望着这片山河,不禁感慨万千。
1942年底,勒克莱尔从中非乍得湖畔率领一旅法军北上,行军39天,1943年2月初到达突尼斯。
后来整支队伍参加了盟军围歼北非德意残军的战斗。
诺曼底登陆时,经艾森豪威尔和戴高乐商定,勒克莱尔率领法国第2装甲师开赴英国,参加诺曼底战斗。
“这一幕仿佛是1940年战局的重演,不过胜负双方颠倒了过来。”
勒克莱尔望着巴黎的方向说道。
这一次是德国人在出其不意的进攻下,溃不成军。
如果是隆美尔此时指挥德国防御的话,他们肯定不会被突破的这么快,很可惜不是。
巴顿的部队先后在巴黎西北的芒特、巴黎以南的默伦和枫丹白露、巴黎东南的特鲁瓦渡过塞纳河。
他们把河西的残余德军压向狭窄的下游地区。
随后,英国和加拿大军队从西面赶来,参与对挤在河岸上的逃敌的围歼。
盟军空军在被压缩的德军头顶丢出了无数吨的炸弹。
莫德尔这位刚上任10天的德国西线总司令,带着几万败兵仓皇逃去。
与此同时,巴黎城内前所未有的混乱。
这次混乱不是来自德国侵略者,而是来自法国的百姓。
革命老区的忍耐终于到了极限。
先是8月16日,巴黎警察罢工,拒绝服从德军命令。
然后8月18日,FFI也就是自由法国武装在巴黎街头张贴海报,号召市民起义。
8月19日,起义正式爆发了。
抵抗战士占领警察总局,再次升起了法国国旗。
这个一战当中最英勇的国家,终于再次血脉觉醒了。
一战把法国一代人杀光了,但是无法将他们血脉当中的反抗意识铲除。
林逸所在的这家小店,是塞纳河畔最后一家开门的小店了。
店长是一名高寿的一战老兵,他胸口上挂着数枚勋章。
8月19日,巷战在巴黎城市内爆发,直到22日,FFI控制市政厅,部分政府大楼和街区。
德军派出了坦克和步兵,但是在市民的帮助下,没能完全夺回城市的控制权。
法国百姓们帮助修建街垒,提供食物和情报。
甚至有的男人直接从地下室拿出了家里长辈留下的老步枪,直接参战。
盟军方面,比艾森豪威尔本来对进攻巴黎这样的大城市不感兴趣。
他只想更快、更多地消灭敌人,更早向德国境内推进。
另外,艾森豪威尔担心残酷攻坚战会毁坏这个欧洲文明的摇篮。
美术生早就命令肖尔蒂茨在撤退前炸毁巴黎的主要桥梁、工厂和政府建筑。
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也是他焦土政策的目标。
肖尔蒂对此犹豫不决。
因此,艾森豪威尔决定绕过巴黎。
然而,就在巴顿的部队占领芒特那天,长期处于德国统治下的巴黎人民举行了起义。
艾森豪威尔面临的局势顿时复杂了。
如果命令部队援助起义,德国人很可能一怒之下狗急跳墙,将这座古都变成一座废墟。
这种危险非常的巨大,肖尔蒂不敢明面上反对美术生的命令。
在那些美术生命令之内的目标里都安装好了炸弹。
但若不援助起义,巴黎人民便有可能德国“最广泛的血腥报复”。
起义的百姓比起专业的德军士兵还是战力差得太多了。
盟军此时已站在巴黎大门口,见死不救怎么也说不过去。
在盟军登陆法国后,一路上都在得到法国百姓的援助,此时辉煌战果的背后也有他们的一份力量。
这个时候,戴高乐将军不失时机地返回法国。
他直接见到了艾森豪威尔,并以一国领导人的身份问道:“为什么不进攻巴黎?”
艾森豪威尔回答说道:“攻打巴黎会造成严重破坏和居民伤亡。”
戴高乐说:“但巴黎人民已经起事,再不进攻就没有道理了。”
艾森豪威尔叹了一口气。
“是啊,他们动手太早了。”
第二天,戴高乐又催促艾森豪威尔尽快进军巴黎。
这时,巴黎起义领导人罗尔·唐吉传出消息说“德军已与他们达成暂时停火,撤到了东城区。
如盟军不赶快进城,德军很可能会再杀回来。”
艾森豪威尔无可奈何地说:“现在看来我们好像不得不进入巴黎了。”
于是按照事先与戴高乐达成的协议,命令勒克莱尔的法国第2装甲师火速从阿尔让唐进军巴黎。
1944年8月25日,法国第2装甲师从巴黎的南门和西门进入城市。
巴黎解放了!
这些本就是法国人的士兵们走过了凯旋门,两侧是巴黎百姓的热烈欢迎。
肖尔蒂最终还是没有炸毁巴黎。
盟军压倒性的优势,肖尔蒂知道反抗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炸毁巴黎只会拖延盟军几天,但无法改变战局。
并且摧毁巴黎将使他成为“毁灭人类文化遗产的罪人”,就好像“尼禄焚罗马”一样遗臭万年。
“我不想以巴黎毁灭者的身份载入史册。”
法国的勒克莱尔将军光荣地接受了德军的投降。
不久之后,戴高乐也驱车进入巴黎。
他来到了久违的市政厅。
戴高乐站在市政厅前,向着下面欢呼的人群们伸开双臂高呼:
“法兰西共和国万岁!”
底下法国人民的回应声势浩大。
“法兰西共和国万岁!”的呼声仿佛地中海不绝的海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