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张永春这边刚说完,众多使臣也蒙了。
“大帝?!”
“一统天下?!”
这两个词如同惊雷,在偏厅内炸响!
所有使臣的脸色瞬间都变了!
不是,是我们脑子不好了还是你脑子不好了?
大周何时一统天下了,你们不就拿回来个燕云十六州么,辽国那么大一块还插在那边呢,你就加封要大帝的称号。
心说上一个称大帝的是谁你们知道吗,是孙权……
哦,大魏吴王,那没事了。
阿蛮打心中骇然,此举岂不是公然挑战北辽?
若是签署,回国后如何向国君交代?
岂非自招祸端?
刹利耶则暗自皱眉,心说这称臣纳贡可以,但这“统帅万邦”、“一统天下”的祝文,实在是不妥。
虽然大家都是你的狗,但是你这明面说出来,还是近乎将本国置于附庸地位,有损国格。
当然,像是蒲甘这种就是纯粹害怕,觉得此事牵连太大,万一引起周边大国不满,自己第一个遭殃。
因此,厅内一时鸦雀无声,气氛凝重得几乎要滴出水来。
方才还热烈无比的气氛,瞬间降到了冰点。
毕竟上书这种事,可不是闹着玩的。
而张永春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脸色渐渐沉了下来,冷哼一声,语气中带着毫不掩饰的失望和讥讽:
“呵!
方才诸位还口口声声,感激我大周恩义,愿为陛下分忧,言辞恳切,犹在耳畔。
怎么?
如今不过是请诸位联名上一道顺应天命、合乎礼仪的祝文,诸位便如此推三阻四,面露难色?”
他目光如刀,扫过一个个低下去的头颅:
“难道之前的感激涕零,都是些虚情假意不成?
还是说,在诸位心中,我大周陛下,当不得这‘大帝’之称?
统帅不得尔等‘友邦’?”
这番质问,可谓极其严厉,带着兴师问罪的意味!使臣们吓得冷汗直流,纷纷想要开口辩解,寻找借口:
“张大人息怒!非是不愿,实在是……此事关系重大,需禀明我国主上方可……”
“是啊是啊,这尊号之事,乃天朝内务,我等外臣实在不敢僭越……”
“万一……万一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不必多言了!”
张永春猛地一拂袖,打断众人的支吾,脸上已是一片冰寒。
“既然诸位心有疑虑,不愿与我大周同心同德,那这留学生名额,我大周也不是白白施舍的!”
他声音冷冽,直接把最后的通牒噗叽啪一声甩在众人脸上:
“凡愿在此份联名祝文书函上签署者,方有资格参与分配这二十个名额!
不愿者,现在便可离开这皇庄,只当今日之事从未发生过!”
一瞬间,压力给到了极致!
一边是可能的外交风险,一边是实实在在的巨大利益和可能随之而来的惩罚!
而就在一片死寂和挣扎中,高郦使臣金彦衡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他猛地向前一步,高声说道:
“张县子!此事,我高郦愿为!何须他国同意!”
说着他挺直了原本有些佝偻的腰板,瞬间比一旁倭国的毛利上光足足高出了几公分。
一张脸上带着一种近乎狂热的忠诚表情:
“我高郦本就是华夏苗裔,大周宗藩!
自上古箕子东渡以来,世世代代便是中华臣子!
如今天朝上国圣主在位,德配天地,功业昭昭,正是万岁上位登封泰山之时!
我等藩属,行臣子之礼,上表恭贺,恳请加封尊号,乃是天经地义,分内之事!”
他甚至还故意瞥了其他使臣一眼,语气带着挑衅:
“既然其他友邦尚有疑虑,张县子何必强求?
这二十个留学生名额,尽数予我高郦便是!
我高郦学子,定当勤学苦读,以报天朝厚恩!”
金彦衡想的比较快。
反正上书这种事情,就算是传出去了,也没什么关系。
他新罗那块地方,本来就被俩国家均分,因此也不会出现什么太大的变动。
而且能给大周上书,我也能给大辽上书啊!
两不得罪不就得了么。
而且就算实在是到了最后一步,那我拿着这个留学生名额,直接把我家人接到大周来生活不就好了吗。
到时候我们都是光荣的大周之民,谁管你新罗是个什么吊样子。
当了这么多年的使臣,他们早连骨子里都是大周的形状了。
张永春看着金彦衡,脸上顿时冰雪消融,露出了十分满意的笑容,抚掌赞道:
“好!好!高郦使臣果然深明大义,不愧是我大周第一顺藩!识大体,知进退!既然如此,这二十个名额……”
他话音未落,其他使臣彻底急了!
眼见最大的好处要被高郦独吞,而且还会被扣上“不忠”的帽子,谁还能坐得住?
倭国的毛利上光第二个站出来,急忙道:
“张大人且慢!我倭国亦愿联名!方才只是一时未能领会大人深意!”
真里富的刹利耶也赶紧喊道:“我真里富愿签!”
于阗的尉迟诃黎、监篦的蒲甘、罗殿的阿蛮打等人也纷纷争先恐后地表示:
“我等也同意!”
“只是此事突然,需稍作斟酌词句!”
“绝无不愿之意!”
一时间,方才还推诿的使臣们,变得一个比一个积极,生怕慢了一步,名额就被瓜分干净,还会被记上一笔。
张永春看着这戏剧性的一幕,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
他不再多说,只是从容地从袖中取出一卷早已准备好的、用料考究的绢帛书函,缓缓展开,铺在厅中早已备好的桌案上。
那书函上,工整的楷书已然写就了歌功颂德、请求加封“大帝”尊号的祝文主体,只等各国使臣在其后签署名讳、盖上官印。
“既然如此,”张永春语气恢复了平淡,指了指那卷书函。
“那就请诸位使节,在这份书函上,签署名讳,用印为凭吧。”
说着,一旁的何诗菱直接端过砚台和毛笔。
一众使臣赶紧排好队,按照大小个站好,纷纷在这张国书上签字。
一旁的柴郡主都看懵了。
不是,这可是上尊号啊,这是关乎国体的大事情啊!
你就拿几个留学生的名额就把这帮人给忽悠了?
这家伙脑子是怎么长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