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父亲即将回京的消息,申静筠整整一夜没合眼。
父亲申绍这个人,在朝堂上是笑面虎,在家中却有铁血手腕说一不二,当时没当上皇后被他骂得狗血淋头。对他而言,她只是他手中谋取权势的棋子。
她很清楚,如果她对家族没有帮助,父亲便会舍弃她,扶持他的庶女,或者旁支的适龄女子上位。所以她时时提醒自己必须要争气,要有价值。
申绍被派去南下赈灾就快回来了,想到弟弟断手的事,申静筠心底泛出一阵凉意。父亲最看重的就是这个儿子,如今少了一手,若怪罪到她头上……她不敢想。
申绍寒门出身,能在北靖立足,全靠一张不动声色的笑脸和心狠手辣的手段。当时元康用他,也是看上他这点。念他在“清君侧”诸事中帮他铲除异己,不仅提携他的儿女,还任他为侍中。
可元康渐渐发现,这申家人是越发无法无天。已经脱离自己的掌控,申静筠和申俊谦两人不足为惧,最大的问题,还是申绍这只老狐狸。
这次南下赈灾,元康派他去,也是想支开他,免得他在京中牵动朝局。然而短短数月,他竟在南境笼络了几位地方大员。返京前,当地官员甚至自发举办谢恩宴。人还没到,赈灾功劳簿已经如雪花般送到御前,盛赞他的功劳。
三日后,申绍回到京城,还未休憩,直接就进宫参加早朝。
“陛下!”申绍行至殿中,先不急着请功,而是缓缓陈述南境灾情。
“……南境雨涝,田亩尽毁,百姓流离。侍中奉旨赈灾,开仓济粮,整治河堤,引水入渠,可保冬粮不绝。如今百姓已经逐渐安定下来,恢复生产。”
他口中全是安民的功绩,既不夸大,也不掩饰,让人听着挑不出错来。
“此行最辛苦的还是各位同僚……”
申绍一脸谦虚,还巧妙地将同行的官员一并提及,把功劳推给他们,这下更让大家觉得他是一位爱民如子又不贪功的好官。
元康心中暗道,姿态倒是摆得很低。
他话音刚落,几位御史便将厚厚一摞请愿书送上御案。元康扫了一眼,从地方官员,到士绅商贾,数不胜数。理由无一不是“清正廉明”“救民于水火”,纷纷称颂申绍功劳,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要拥戴申绍登基了。
这手做得漂亮,就去赈个灾,把当地的官员都收服了,不动声色间就把自己抬到天上去了。
正思量间,申绍似是无意地加了一句:“微臣此行,幸得南境安定。只是……臣回京途中,可臣之子为国守边,遭奸人暗算,失了一手。臣心中悲痛。”
大殿一瞬静了。元康唇角含笑,心中却泛着冷意。方才就想着他怎么一字不提申俊谦的事情,原来是想先称颂功劳,再诉苦。
申绍眼中泛起泪光,极力压住悲意。
“臣知边疆军务,牵一发而动全身,未敢多言半句。只是……这孩子一片忠心,如今却成了废人。臣心中委实痛惜。”
元康暗哼一声,淡淡道,“爱卿刚回来还不知个中缘由,申俊谦知情不报,私自调动重兵,贸然偷袭燕朔,引起燕朔不满,朕念在爱卿劳苦功高,没有重罚,还让他回来京城休养。”
申绍闻言,目光不着痕迹地扫过朝堂上的几位大臣,又落到御座上。
“犬子虽然莽撞,却也一片赤诚之心。燕朔如此嚣张,伤了我军主帅,还缴了兵器,陛下难道就这么算了?”
这话虽平淡,却像饱含不满之意。
元康心知他在打什么主意。一方面想煽动他出兵燕朔,借机给申俊谦安个大将军抚慰一番;若是不出兵,也要给他自己讨点好处。
申绍盯着尚书令这个位置已经很久了。
尚书令位在百官之首,连三公都要避让几分。侍中虽然尊贵,却是辅佐近侍之职,不管政务。
申绍最近各种动作不断,就是想坐这百官之首。
元康登基一来,尚书令一直空悬,只因担心尚书令权势过盛,长期不补缺,改由其余二三品管员轮流主持政务。
偏偏朝中已有不少人站在申绍那一边,毕竟他是贵妃之父,儿子又是镇北将军,他平日里待人温厚大方,深得民心。
元康很是后悔派他去赈灾。如今倒好,他还成了有功之臣,百姓口中的清官,地方推举的贤相人选。
元康自觉这一步走错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个老狐狸,还特意在殿上哭诉自己儿子断手之事,明明是他的错,现在只字不提,只说自己吃亏。
若此时不应声,便是凉了人心。还不知道下了朝之后他会怎么煽动百官。他只需要设宴待客,席间不经意提到自己在灾区劳心劳力,儿子为国变残却还被斥责。
谁是可怜的清官,谁是恶毒的君主,不言而喻。久而久之,自己的声望民望都会损伤。
众目睽睽下不好翻脸,“申爱卿忠勤可嘉,”元康缓缓开口,笑意温和,
“传旨,申绍南境赈灾抚民有功,赐黄金百斤、绢帛千匹,以彰其劳。”
申绍一听便知皇帝想糊弄他,眼底一抹不满,朝几个御史打了眼色。
御史马上奏报,"陛下!尚书省总领六曹,为政事之本。今尚书令久悬,诸务壅滞。侍中申绍前番赈灾,功绩累累,朝野称颂。若令其兼领尚书事,必能振饬纲纪,上分圣忧!”
元康唇角笑意淡去,这就开始逼宫了?谁给他们的胆子?
他不动声色,只淡淡说了句,“兹事体大,朕还需细细考量。”
御史还想继续辩驳,却被元康打断,“另外,朕那日已经说过,申俊谦扰乱燕朔大计,朕决定对燕朔加以安抚以防生变,备厚礼送往燕朔。此事不必再提。”
申绍未能如愿,脸色变得阴沉。
元康看了他一眼,又补了一句,“申爱卿,你差事办的不错,但是儿子教得不好,还是回家好好教导一番。"
申绍脸上的肉抽了一下,低头不情不愿回了一句,“臣遵命。”
早朝散后,元康吩咐礼部,精选一批珠宝送去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