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没急着说话,走到投影幕布前,仔细看着那几张现场照片。
照片是胶卷洗印的,色彩有些失真,但细节还算清晰。他目光在那些被撬开的抽屉、被搬开的保险柜底座上停留。手法利落,目标明确。一种强烈的熟悉感涌上心头。
前世,大概是几年后,邻省打掉过一个极其专业的入室盗窃团伙,他们的作案模式……和眼前这如出一辙!
“汪局,各位,”陈默转过身,声音平静但清晰,“这伙人,不是普通的贼。他们计划周密,分工明确,而且,很可能早就‘住’进了锦绣家园。”
“住进来?什么意思?”彭欣力疑惑道。
“我的意思是,”陈默手指点了点幕布上锦绣家园的俯瞰图,“他们很可能利用了小区内部的身份做掩护。保安、保洁、物业维修工、甚至送水工、送奶工……任何可以合理进出小区,接触业主,并且不会引起太多注意的身份。”
会议室里一阵低低的议论。这个思路很新奇,他们之前的排查重点一直在外部可疑人员流窜作案上。
“理由呢?”汪军沉声问,眼神锐利。
“理由有三点。”陈默条理清晰,“第一,对业主行踪的精准掌握。没有内应,仅靠外部观察,很难精确知道哪家哪户何时长时间无人,尤其是这些业主作息并非完全规律。”
“第二,对室内环境的熟悉。他们拿走的都是相对隐蔽但价值极高的物品,比如藏在衣帽间暗格里的金条,书房书柜夹层里的古玉,说明踩点非常充分,知道东西在哪。”
“第三,现场处理的‘专业’。不留痕迹,避开监控,这需要事先对环境极其熟悉,知道监控死角,知道物业巡逻时间。能做到这些,必须是熟悉小区内部运作,甚至能接触到某些内部信息的人。”
陈默顿了顿,加重语气:“尤其是第二点。没有内部身份的掩护,如何能多次、深入地进入业主家中进行如此细致的踩点?仅仅依靠冒充维修或者快递?次数多了,风险太大,容易暴露。”
彭欣力摸着下巴,若有所思:“有道理…冒充一次两次还行,要摸清好几家的底细,没个长期身份确实难办。汪局,我们之前对物业人员的排查…”
汪军摆摆手:“排查了,但主要是查案发时的不在场证明和背景有无前科。按陈默的思路,这远远不够。我们需要更深入,把每一个能接触到业主信息、能进入业主家的人,从里到外,重新过筛子!”
“重点是案发前后行为异常、经济状况突然变化、或者社会关系复杂的!”
“明白!”彭欣力立刻应道,眼神里有了新的方向。
“陈默,你具体觉得,哪些岗位可能性最大?”汪军看向陈默。
“核心是能掌握业主动态和能进入室内的。”陈默走到白板前,拿起笔,“第一,保安。他们有门禁记录、巡逻路线,最清楚谁家车经常不在、谁家晚上灯总不亮。他们甚至可能通过闲聊套取信息。”
“再就是物业维修人员,特别是水电工。业主家里电路跳闸、水管漏水,都需要他们上门,这是最合理进入室内的身份掩护。
最后,我们不要忘了保洁人员,他们通常只在固定时间打扫公共区域,进入私人住宅机会相对少,且业主在家可能性大。”
“还有就是垃圾清运人员,他们进出自由,时间固定,但直接进入室内的机会不多,更可能是销赃或转移赃物的环节。”
“好!”汪军一拍桌子,“彭欣力,立刻组织人手,分成两组。一组,重点排查保安队所有人,特别是案发前后轮班情况、谁负责监控室记录、谁负责门岗登记。”
“另一组,排查物业工程部所有维修人员,尤其是负责锦绣家园片区的水电工,查他们的排班、上门维修记录、工具使用情况。”
“同时,盯紧负责该小区的垃圾清运公司和个人!所有排查,要秘密进行,注意观察反应,深挖经济状况和社会关系网!”
“是!”彭欣力精神一振,带着人匆匆离去。
陈默看向汪军:“汪局,我想再去现场看看。尤其是那些被盗窃的业主家,重点看看他们报修过的记录。”
“行!让小刘开车带你去,他是主办侦查员,情况熟。”汪军指着一个年轻刑警。
锦绣家园小区环境确实上档次,绿树成荫,楼间距大,保安制服笔挺地在岗亭执勤。
陈默在辖区派出所民警小刘的陪同下,再次走访了三家失窃的业主。
这些业主们情绪激动,但也提供不出更多有价值的线索。陈默重点查看了门锁、窗台,以及被翻动的地方,确实如报告所说,干净得异常。
但他特别留意了配电箱的位置和检修记录。
在第二家失窃的业主书房,陈默注意到书柜旁边墙壁上有个不太起眼的插座面板,上面有极其细微的划痕,像是被什么工具轻轻撬过边缘。他蹲下身仔细查看。
“这地方有什么问题吗?”小刘问。
“业主说丢的东西,之前就藏在这个书柜后面的暗格里?”陈默问。
“对,一块祖传的羊脂玉。”
陈默指着那个插座面板:“如果我是贼,要确定暗格的位置和里面东西的价值,光在外面看是不够的。最好的办法,是找个理由,近距离接触这个书柜区域,甚至可能…需要工具。”
他想起前世那个团伙里,就有一个精通电气的家伙,常常利用检修电路的机会进行踩点。
“查这家案发前报修记录了吗?”陈默问。
小刘翻了下笔记本:“查了…大概失窃前十天左右,报修过一次书房跳闸。物业派了个电工来修的,很快就弄好了。”
“电工叫什么?有记录吗?”
“有,物业维修单上有签名…叫黄家明。”
黄家明。这个名字被陈默记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