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军在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方向上的胜利,标志着库尔斯克会战的结束。
这次会战,德军在东线战场上陷入了被动。
而此时德国面对的困难不止如此。
自从英,美军队进军西西里以来,德军一直面临着两线作战的威胁。
德军在东线的失败也和两线分兵有着巨大的关系。
而德军为什么会面临两线作战的局面,还要从1940年,美术生点将北非说起。
林逸在库尔斯克会战后,就果断下播,一秒都没有留恋。
只留下直播间的观众一脸懵。
在想到官网底下一吐为快时,却看到了一篇置顶在官网上的内容。
标题叫作:“北非那些事”
涌进来的观众还没开始展示语言魅力,就先被吸引进来这篇置顶的内容。
内容的主题只有一个视频。
十几万人同时点击了视频的播放键。
“1940年9月13日”
太阳刚刚从地平线升起,北非沙漠上的黄沙在阳光下闪着金光。
一串嘹亮的小号声打破了北非沙漠的沉寂。
一队坦克从利比亚与埃及交界的卡普措要塞鱼贯而出。
随之而来的是三个步兵团,一个火炮团、一个机枪营、一个工兵连和一个迫击炮连。
身穿黑色上衣,腰佩短剑和手榴弹的突击部队“阿迪梯”作为先头部队,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紧接着的是几辆卡车。
卡车上装满了大理石纪念碑。
这些纪念碑是意大利那位铁匠的儿子计划用来记录自己从英国人手中夺取埃及这个“丰功伟绩”的。
这个时候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已经一年了。
此时,美术生已经接连拿下了捷克斯洛伐克,波兰,比利时,荷兰,挪威,法国等西欧诸国。
比起美术生的在欧洲所取得的胜利相比,这位铁匠的儿子几乎还没有赢得过一场战争。
在他看来,以现在的形势来看,西线战事已成定局,尽管还有英国在做垂死挣扎但美术生赢得最后的胜利是迟早的事。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这位铁匠的儿子决定在北非发动一场战争,来最后显示一下自己的实力以便在战争结束的时候能分到一点胜利的果实。
“为了能以交战国的身份出席和平会议,我需要几千人为此献身。”
他对着身边的意大利总参谋长彼得罗·巴多格里奥说道。
而他的这一想法已经在法国作过一次实验。
在美术生快要拿下法国的时候,意大利突然对同盟国宣战,并派军队进入与意大利接壤的法国境内。
然而,这次突然袭击不但没有为意大利赢得多大的好处,反而成为别人的笑柄。
在视频上飘过一串弹幕。
【说到这个我有印象了。】
【就是那个主力被分割了的法国都没打过的那个是吧。】
【哈哈哈哈哈哈】
【何必呢,把人家又拉出来鞭尸一顿。】
【现在终于是捡到软柿子了,跑这么远打仗来了。】
于是这位铁匠的儿子一拍脑门。
“在欧洲打不过,我去非洲还打不过吗?”
此时,英国虽然一直控制着埃及,但鉴于目前英国国内所面临的困境,已经无力再向中东战场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
而且意大利在非洲也有自己的地盘。
非洲东海岸的厄立特里亚和意属索马里很早就是意大利在非洲的飞地。
此时不战,更待何时!
说打就打,铁匠的儿子开始点兵点将。
被他点到的将军是58岁的鲁道夫·格拉齐亚尼元帅。
格拉齐亚尼在镇压非洲土著民族反抗方面功勋卓著,而且因他对待敌手从不手软,人送外号“屠夫”。
【二战屠夫来了】
【我就想看看这个二战屠夫和一战的屠夫差距多少。】
【轴心三国之一意大利的首席大将,怎么也是保卢斯级别的吧……】
【不好说,我总觉得这意大利奇奇怪怪的。】
格拉齐亚尼最初以为自己的任务主要是向西保卫利比亚不受英军的侵犯,向东则防止来自驻突尼斯的法军的进攻。
当他知道自己的任务是向埃及境内推进480千米,夺取英国在亚历山大港的海军基地时。
这位58岁的将军吓了一跳。
“不是,开玩笑呢?”
此时鲁道夫·格拉齐亚尼手下只有不超过几个营的运输部队。
而且武器陈旧,纯纯就是一帮战争废物。
坦克没有,飞机没有,反坦克炮没有,防空火炮没有,就连tm的地雷都缺。
鲁道夫·格拉齐亚尼愁的一个头两个大。
意大利士兵都不得不乘夜间巡逻之机偷挖英军布设的地雷,用来布设在自己的前线。
这让他拿什么进攻?
而铁匠的儿子这边,格拉齐亚尼的申诉没有任何结果。
只有几句劝慰,和一些空头承诺。
“会尽快给他运去1000辆坦克。”
这项保证一直没能实现,反而成了格拉齐亚尼拖延进攻的借口。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
眼看在欧洲,美术生都要拿下不列颠群岛了。
这位铁匠的儿子向鲁道夫·格齐亚尼下达了最后期限。
无论如何,意大利军队必须在美术生取得不列空战的胜利、德国士兵踏上英国国土之前攻入埃及境内。
9月初,他向鲁道夫·格拉齐亚尼下了死命令,必须在两天之内发起进攻,否则鲁道夫将被撤职。
于是9月13日,8万意军先头部队越过埃及边界。
在非洲大陆迎击意军的,是英军著名统帅阿奇博尔德·韦维尔将军。
此时,他的部下只有英印部队5万人、苏丹国防军4500人。
他仅有的几辆坦克还都是用土办法制造的装甲车辆,火炮更是只有2门陈旧的榴弹炮。
英军一边抵抗意军,一边有计划地向境内撤退。
标标准准的“弹性防御”,让英军没有什么太大损失。
【美术生过来学,随便一个将领都会的你不会。】
【别黑我美术生了,看了看意大利这位,我感觉美术生还挺强的。】
【就怕人比人……】
19409月16日,意军占领埃及小镇西迪巴拉尼,但未继续深入,而是修建防御工事,等待补给。
而英军将领是一个敢于冒险的将领。
面对固步自封的意大利军,韦维尔将军策划了一系列行动。
英军此时的优势在于机动装甲部队的机动优势和无线电情报优势。
1940年12月9日,英军突然发起进攻。
1940年12月9日,英军第4印度师和第7装甲师突袭意军营地,分割包围意军。
意军4个师被歼灭,3.8万人被俘,英军仅伤亡624人。
1941年1月3日,英军攻占利比亚边境要塞巴迪亚,俘虏4.5万意军,缴获大量物资。
1941年1月21,英军攻占重要港口托布鲁克,俘虏2.5万意军。
1941年2月5日,英军长途奔袭,在贝达富姆切断意军退路。
意军全军崩溃,10个师被歼灭,13万人被俘,英军仅伤亡500人。
一系列战报接连不断蹦出在视频中。
看得观众们一脸懵。
虽然细节不清楚,但是意大利的25万士兵被英国3.6万人追着打。
双方有着5倍以上的人数差距,意军却连反抗的能力都没有。
【不是,哥们?】
【啊?】
【这仗到底是怎么打的,能打成这样?】
【太夸张了,太夸张了。】
【我要是意大利军,我就自己挖个坑,把自己埋起来了。】
【对不起,我再也不黑德国了。】
【感觉这意大利跟波兰一个水平啊~】
在欧洲正谋划着巨大攻势的美术生听闻自己的盟军在北非被英国不足4万人的军队追着打,头都开始疼了。
但他又没法不管。
思来想去,美术生决定派兵北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