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开了二婶子,杜奎一路疾走,清晨的寒风灌进他单薄的衣衫,冻得他瑟瑟发抖。
但更冷的是心里那份挥之不去的辛酸和屈辱。
二婶子的话像针一样扎在他心上,提醒着他这个“书生”在这个世道里是多么的无用和尴尬。
他攥紧了拳头,指甲几乎嵌进掌心,心里只有一个念头:
抓住这次机会!一定要抓住!
而当他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到东郊地界时,眼前的景象让他瞬间忘记了寒冷和屈辱,只剩下满心的震撼!
只见原本荒芜的东郊,此刻已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热火朝天的工地!
无数穿着统一制式的、花花绿绿奇怪短褂的汉子们,像勤劳的工蚁般穿梭忙碌着。
他们喊着整齐划一、充满力量的号子,肩扛着粗大的原木,搬运着沉重的石块。
巨大的夯土被高高抬起,又重重落下,发出沉闷而富有节奏的“咚!咚!”声。
整个工地弥漫着汗味、泥土味和新木的清香,一种蓬勃而有序的力量感扑面而来!
而更奇怪的,就是他们全都剃着短短的头发。
这不是有辱斯文吗?
杜奎看得目瞪口呆,下意识地想凑近些看个仔细。
然而,他刚靠近工地边缘,就被几个穿着同样靛蓝色短褂、臂上箍着红布条、眼神锐利的小伙子拦住了去路。
“站住!干什么的?”
为首的一个年轻人,腰间别着一根包着铁头的短棍,毫不客气地上下打量着杜奎这身与周围格格不入的破旧儒衫。
“这里是建设重地!闲人免进!懂不懂规矩?”
杜奎被那凌厉的眼神和毫不客气的呵斥吓了一跳,连忙后退两步,拱手道:
“小生…小生是来应征的…并非闲人…”
“应征?应征什么?”一个预备队眉头一皱。
来这里应征干活的工人都是些汉子,像他这样一看就不是干活的人啊!
就在杜奎有些不知所措时,一个机灵的身影快步跑了过来,正是小七。
别的不认识,他认得杜奎这身打扮,连忙对那几个警戒的年轻人说:
“哥几个,这位是读书人,看打扮像是来应征夜校讲师的,别拦着了。”
说完,小七转向杜奎,脸上堆起笑容:
“这位先生,您可是看到了告示,来应征夜塾讲师的?”
杜奎终于松了口气连忙点头:
“正是!正是!敢问小哥,那招募之处在…?”
“在东边!看到没,那个搭着大油布棚子的地方!”
小七热情地指了个方向。
“门口挂着牌子呢!塾师募集处!您快去吧!”
杜奎连声道谢,顺着小七指的方向快步走去。
果然,在一片相对安静的区域,一个宽敞的油布棚子搭在那里。
那门口竖着一块简陋但清晰的木牌,上书五个端正的大字:“塾师募集处”。
顿时杜奎的心怦怦直跳,一路几乎是飞过来的。
他站在棚子外,深吸了几口气,努力平复激动的心情。
仔细地整理了一下自己那身破旧却洗得干干净净的儒衫,又正了正头上同样浆洗得发白的方巾,这才带着几分忐忑和庄重,小心翼翼地掀开帘子走了进去。
而这棚子里却并不昏暗,那打开的外窗让光能照进来,光线明亮,布置简单。
屋里陈设也就是两张桌子,几把椅子。
只有两个穿着靛蓝色长衫、看着像是文吏模样的人坐在桌子后面。
此时,他俩正百无聊赖地翻看着手中的书册,棚子里显得有些冷清,似乎并没有几个应征者。
杜奎的心沉了一下,难道自己来晚了?
还是这里的考验太难了,通过的人太少了?
他定了定神,上前几步,对着那两位文吏深深一揖。
开口的声音带着读书人特有的清朗,却也难掩紧张:
“晚生杜奎,福兰镇人士,虽无有功名在身,然自幼蒙学,粗通文墨。
今见将军招募夜塾讲师,特来应征,望二位先生收录!”
他躬着身,心里七上八下,生怕这两位一看就是“高级文吏”的先生瞧不起他这个连童生都不是的穷酸。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那两位原本意兴阑珊的文吏,一听到他的话,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两人几乎是同时放下手中的书册,“腾”地一下站了起来,脸上堆满了热情得近乎夸张的笑容!
“哎呀!杜先生!快请起快请起!”
“可算盼来了!杜先生快快请坐!”
两人异口同声,那份突如其来的热情让杜奎受宠若惊,同时也更加不安了。
他局促地直起身,连忙摆手:“不敢当先生之称,二位先生折煞晚生了…”
其中一个年长些的文吏绕过桌子,亲热地拉着杜奎的胳膊让他坐下:
“杜先生不必过谦!您能来,就是帮了我们大忙!
也是帮了将军的大忙啊!”
杜奎被按坐在椅子上,心里更是疑窦丛生,忍不住问道:
“晚生斗胆请教二位先生,不知担任此夜塾讲师,需…需治何经典?诵习何典章?”
他也是正经念过书的,还以为这夜校教授的内容,总离不开四书五经,圣人之言。
而他四书五经都所学不全,若是要考校,总得给点便利吧。
“经典?典章?”
两个文吏闻言一愣,随即相视一眼,哈哈大笑起来。
一旁年轻的那个拍着大腿,笑道:
“杜先生,您想多啦!
咱们这儿教夜塾,不搞那些虚头巴脑的!用不着!”
年长的文吏也笑着,从桌上拿起一张事先准备好的、印着清晰字迹的纸,递到杜奎面前,语气轻松地说道:
“杜先生,您看看这个。只要您能把这张纸上的字,从头到尾,一个不落地大声读出来,就算过关!
咱们这夜校讲师,就是您的了!”
杜奎傻了,这是什么规矩?
要当塾师,不诵经,也不冶典?光认字就行吗?
不过,这对他来说,还真是个好消息。
他心怀疑惑地接过那张纸,低头一看,顿时愣住了。
那纸上赫然写着一篇文章。
“张将军用弓弩击落辽国奸细的海东青——辽国探子的末日!”
ps:还有五章,我没死熬,我没死,我还在更新!